中医教你调理九种脾虚

时间:2022-09-26 08:48:43

中医教你调理九种脾虚

脾虚是一种体质,脾虚可能会致肠胃不好,还可能是肥胖的真凶:中医认为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下面是脾虚的9种症状,不同症状的脾虚该如何对症调补呢?

脾虚呕吐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人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病机病理]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呕。

[对症疔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脾虚泄泻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病理]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治法]健脾渗湿止泻。

[对症疗方]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各5克。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脾虚出血

[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病机病理]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对症疗方]荠菜红枣汤:荠菜(鲜品100克,干品荠菜花30克),大枣15枚。调味品适量。制法:荠菜摘洗干净,先加水煮汤,初沸时加入大枣,煮熟,调味,即可食用。分2-3次吃完,要连服15日以上。

脾虚带下

[症见]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病机病理]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对症疗方]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脾虚经闭

[症见]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病机病理]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治法]补脾胃、养气血。

[对症疗方]山药粥:其制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鲜山药洗净,捣泥,待大米粥熟时加入拌匀,而后调入乳酪、白糖食用;另一方法是,将山药晒干研粉,每次取30克,加冷水调匀,置炉上,文火煮熟,不断搅拌,两三沸后取下,调入乳酪、白糖即可食用。

脾虚多涎

[症见]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病机病理]《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补益脾气

[对症疗方]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1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脾虚生风

[症见]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

[病机病理]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治法]补脾祛风。

[对症疗方]酱烧黑鱼:黑鱼600克,甜面酱100克,小葱、料酒、糖适量,黑鱼去鳞、去内脏,洗干净,切成寸把长的块,锅中放适量的油,加人黑鱼块煎至两面微黄,加料酒、糖、小葱、适量的水煮一小会,再加入甜面酱煮至熟即可。

脾虚如球

[症见]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

[病机病理]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眼部五轮理论:脾属土日肉轮,为上下胞睑,脾在此指胞睑。

[治法]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对症疗方]甘草鸡汤:甘草10克,鸡肉150克,大枣5枚,鲜芡实50克。以上原料同煮30分钟即可食用。每日2次,连服1周。

脾虚生热

[症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

[病机病理]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

[治法]以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

[对症疗方]黑米银耳大枣粥:黑米100克,银耳10克,大枣10枚。一同熬粥,熟后加冰糖调味食之。

上一篇: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负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信仰精神及其现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