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体育传播中的媒介话语权分析

时间:2022-09-26 08:24:36

电视体育传播中的媒介话语权分析

摘要:

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的失衡是媒介传播中常见的问题,因此,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构建高品位的体育文化内涵,增强体育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发挥电视体育大众传媒社会公共平台传播职能,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增强电视体育大众媒介传播的社会责任感,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极化。

关键词:

电视体育 传播 媒介话语权 客观真实性

电视是最能体现媒介话语权的一种媒体, 这一特点在体育传播中表现得尤其突出。[1]然而,当前电视体育传播在精英文化和普通大众群体中失衡,[2]大众民意传播被边缘化;过分追求市场经济效益,牺牲了普通大众的媒介话语权;传播事件缺乏文化内涵,媒介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不大;行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水平偏低,削弱了普通大众话语权的表达等。

一、电视体育传播中的媒介话语权的失衡

1. 少数精英群体垄断话语权,大众民意传播被边缘化

电视媒介传播中的话语权,首先体现在电视对于所转播内容的取舍,传播者的主体思维在这里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即主持人或评论员处在中心位置上,在传播过程中的话语权可主导受众。大众传媒是国际传媒的一部分,电视是最能体现媒介话语权的一种媒介,这一特点在历届奥运会赛事转播中表现得尤其突出。[3]体育传播,特别是电视体育传播中,由少数精英群体掌握着主要话语权,掌握话语的主要内容、传播的形式、传播方向和传播的渠道。在电视体育新闻传播中,主持人拥有公众赋予的话语权,但是大众民意传播被放置在传播内容范围外,电视体育传播平台成为少数精英作秀的主要场所;而传播的内容也偏离民意表达中心,把自我观点融入传播内容中去,个人意愿表达强行向普通民众灌输,很少以普通民众为考虑的出发点。

2. 过分追求市场经济效益,牺牲了普通大众的媒介话语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传播行业必然参与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电视体育传媒行业的发展,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顺应发展要求,促进电视体育传媒行业的发展。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必然造成普通大众话语权的缺失,实际上这是以牺牲普通大众的话语权来获取本行业的利益。如在电视体育传播中,为迎合某特殊消费者的需要,体育报道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对某个体育事件、体育人物的过分夸大化,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事件本身。体育记者为在竞争中取胜,一味追求独家新闻、内幕新闻、爆炸性新闻,有时通过想象挖掘“新闻”,故作惊人之语,导致各种不实体育新闻层出不穷;[4]对于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事件,不断进行传播,对于经济效益不高的事件,则不予理睬。这些情况都牺牲了普通大众的媒介话语权。

3. 电视体育传播事件缺乏文化内涵

我国体育发展和传播,凝聚体育精神的宣传,体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形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努力、拼搏、上进等优秀的品质,电视体育传播过程中,就是要把健康上进的民族精神,传播到普通大众中去,以此引导和鼓励普通民众精神文明的弘扬,这也是普通大众的愿望所在。当前很多体育传播事件缺乏文化内涵。在文字表述方面,则尽显煽动之词,以吸引注意。而新闻内容则涉及赛场花絮、明星绯闻、明星私生活等,内容直指男女私事或者强调女性身体的某些部位[5]。

4. 电视体育传播行业工作人员社会道德责任感弱化

电视体育传播行业工作人员,特别是传播报道人员社会道德感弱化,削弱了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报道传播忽视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普通大众群体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而在普通大众群体中,电视体育服务的重心又偏向于城市居民,我国广大的为数众多的可敬农民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却被行业工作人员无情地忽视再忽视,行业工作人员的道德责任感不能不让人反思和质疑[6];可见,提升电视体育传播行业工作人员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均衡媒介话语权已刻不容缓。

二、对电视体育传播中媒介话语权失衡的纠正

1. 坚持体育事件的客观真实性

电视体育传播的相关内容、具体形式、编排状况,决定了体育传播的特性,这些特性影响了受众的认识和获得信息的状况。媒介传播的最大特点就是消解深度,走向平面。镜头代替了任何批判理论模式,因符号已不再指涉外在的世界,而仅仅指涉符号本身的真实性和符号系统的真实性。伴随着新媒介画面及专家、嘉宾的解说,观众认为其看到的就是“在场的真”,他们为自己设计的任务便是解读其所见的能指意义,而非深层的表征意。[7]因此在体育传播过程中,任何电视体育传播的编排技术、采访角度等必须是公共、公平、合理的,电视体育传播中,应根据事实说话,不能掺杂个人感情,不受外界压力约束,报道电视体育传播所蕴涵的基本事实。

2. 拓宽电视体育大众传播范围

拓宽电视体育大众传播范围,要求电视体育传播内容符合大众需求。体育电视内容安排应按照“多样化”原则,既要满足社会强势群体发展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发展需求;既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也能满足青少年需求;既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也能满足农村居民需求。引导电视体育内容传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既拓宽了受众范围,扩大了影响力,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均衡了媒介话语权。以降低电视新闻事实性为代价,通过市场化、个人化、利益化等形式取悦受众的传播报道,毫无价值,这就要求电视体育传播须富有文化内涵,语言要符合大众需求,且根据地区语言差异,进行多种语言传播形式的报道。

3. 构建普通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

电视体育传播对普通大众的媒介话语权塑造,应充分发挥电视体育传播社会公共空间传播职能,为弱势群体服务。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中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想要满足的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可见,满足受众的媒介话语权是满足其尊重需求的必然要求,弱势群体的被尊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利用电视体育媒介的传播优势,组建对普通弱势群体周边话题设置,以普通群众话语权表达诉求为出发点,关注普通弱势群体当前所关注的事情、所想表达的内容,通过电视体育传播媒体进行宣传,使其心声得以表达,从而满足其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其次,电视体育传播有权利和义务去真实报道和传播当前普通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让社会强势群体、政府等深入了解其生活境遇,在他们之间搭起一个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媒体关注弱势群体,确保其拥有媒介话语权,既是满足弱势群体难以得到的被尊重诉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然而,媒体传播是双向的,在倡导电视传播媒体尊重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大众在通过电视传播媒介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群体互相交流时,所表现的不知表达什么,如何表达,表达意识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他们不能充分合理地使用为其提供的媒介信息和话语平台,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受众媒介话语权的失衡现状,不仅需使电视体育传播平台成为弱势群体媒介话语的表达空间,更要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自身素质,增强其表达媒介话语权意识,从而杜绝媒介传播领域在强势群体领域的继续极化。

参考文献:

[1] 庹继光,田秋生.体育传播中的媒介话语权分析――以电视体育传播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3-68.

[2] 唐景丽.体育传播的新媒介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85-186.

[3] 张江南.电视媒介在奥林匹克传播中的话语权[J].新闻爱好者,2010(3)(上半月):86-87.

[4] 王庆军.当前体育传播存在问题解析[J].当代传播,2008(3):46-48.

[5] 范久红.浅析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及问题[J].考试周刊,2011(8):130-131.

[6] 闫瑞,刘静.农民在电视媒介中话语权的缺失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1(20):9-10.

[7] 杨鹰.新媒介体育传播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9(2):85-87.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上一篇:香港TVB电视剧文本生产模式述要与启示 下一篇:从角色理论看记者微博的身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