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间美术的保护及其作用

时间:2022-09-26 05:09:16

谈民间美术的保护及其作用

摘要: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块瑰宝,是经过了岁月沉淀而累积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在人文精神上的直观表现。然而,在物质日渐发达的现代,民间美术却被人们逐渐遗忘。所以,在我看来,民间美术的保护应该被重新提起,以保证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关键词: 民间美术 保护 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囊括的种类有很多,如剪纸、绘画、服饰、刺绣、编制、戏剧、雕塑等,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剪影,世纪相传着人民关于美的畅想。由于很多学者对民间美术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民间艺术的研究曾中止过一段时间。就此,对民间美术的挽救、研究、传承和发展成了不容推辞的使命。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美术,由于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社会发展和经济推进等方面的原因,各个民族都有着迥异的风格特征,而在这其中,我国由于悠久的历史底蕴,民族美术无疑处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一、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历史简述

从原始社会发展到数千年的奴隶社会再到经历风霜的封建社会,中国民间美术的流传和发展,促成了其深厚的底蕴。自古代开始,审美意识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比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陶纹盆,它从侧面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类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而中国古代有着敬鬼神、畏天命的习俗,所以当时就有着开天地、女娲造人、炼石补天、炎帝生火等神话故事,以及以此为主题的雕像、壁画和剪纸相关的民间美术记载。

再追溯到战国时期,有秦汉的陶俑、石雕和画像砖石,上面各种图案、纹路就记录了民间美术其中的历史。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融入,道家、儒家和佛门的思想将此时的民间艺术推向了巅峰,壁画、雕塑、年画、版画等各种民间美术形式都有了不同于前的飞速发展。

二、民间美术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本身是作为一个审美理想化后的实物体态,在这其中,不仅将人民作品的独特个性展示了出来,同时也表现出了民间作品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和价值体验,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面貌表现有突出的促进作用。当然,每一种民间美术都有它的独立性,体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口号,就是“回归希腊”,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表现。民间美术就像是一本历史书,上面记载着过去的种种,其实也是经历了多年的亲身实践,最终结晶沉淀。它的存在,与整个民族的审美意识紧紧相依,更于全体民族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民间美术的创作来自各个时代的民间艺人,而其体现的风格也为当时的民众审美意识提供了线索。

2.1具有艺术价值的直观美

作为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在其美的表现上往往都是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如石器时期彩陶描绘的鸟兽鱼虫,都是采用简单明朗的流线直观地展现事物的实体。自此以后的工艺品、年画、建筑雕花等民间艺术也是以写实的手法,将所看所感,用硬朗的手法表现出来,与现代的抽象艺术的作品有着决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齐白石先生,在近代末期到现代中期的雕刻,一直都是以写实派的作风,将故事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鸟直观地展现于人们面前。

2.2贴近人民生活的质朴美

作为民间美术,毫无疑问,作品的创作者都是历代的民间艺术家。而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自身的生活体验,所以说民间美术整体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淳朴自然的艺术美。对于民间美术来说,在体现审美情操的同时,要兼顾实用的物质特质,实现审美和生活的和谐一致。除此以外,民间美术的质朴,还在表现形式的简洁明了上。它没有过多的意义负荷,其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都是以清新质朴的形态出现在生活当中。如长沙窑的小型雕塑“羔羊跪乳”,母羊的形体饱满动人,侧头,用包含母意的眼光注视着两只待哺的羔羊。这是民间生活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雕塑本身的诠释,就是体现母爱之美,直观却不失美感。

三、民间美术的保护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人文历史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千年以来的人民对其有了溢于言表的依赖感。民间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而是包含了对实际生活的浓缩和深化的表达,将民族风俗按地域划分做了最真实的记录。也就是说,民间艺术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作为一项艺术形式,更是一个民族流传至今的精神文化的传承。

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美术,自农耕时代开始,因为婚姻联合的喜庆气氛,民间妇女们凭着一把剪刀,开创了剪纸的艺术文化,在我国艺术文明的发展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众多外来艺术形式的涌入,诸多民间美术活动面临着被遗弃的尴尬局面,逐步走向消失的不归之路。有很多传统民间美术,由于媒介宣传的限制,从而消失匿迹,失传于今。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上的多民族交流,少数民族方面的一些美术文化也在渐渐消失,所以,保护并发展民间美术,是一个急不可待的文化发展任务。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附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探索,更要对其进行深层的发掘和保护,以将其彻底挽救回来。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所,在四川成立,就是民间美术完成保护和发展的举措之一。民间美术的保存和发展,要靠我们集体范围的重视和担当来实现。

四、结语

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美术不能够因为时代的进步发展而销声匿迹,逐渐衰败。相反,它应该伴随着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艺术追求的进步,增添光彩,活跃于艺术舞台上,彰显其生生不息的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伟乾.拯救民间美术传承民族文化[J].中国国情国力,2010(05).

[2]闫莉.浅议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5).

[3]李俐,张恒.文化生态情境下的民间美术保护[J].美术观察,2008(08).

上一篇:不拘一格探诗词 下一篇:关于加强区级图书馆建设的思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