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看“保就业”

时间:2022-09-26 03:40:39

【前言】从农民工看“保就业”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这项调查的可贵之处是给出了春节前返乡农民工数量与春节后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该调查数字显示: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14041万人)的50%。春节后,在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500万人已经找到工...

从农民工看“保就业”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农民工顺利回城,又能找到工作,那将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复苏。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就业问题仍然很严峻,有必要对有关问题再做一些讨论。我们曾经在一些场合强调保增长关键在于保就业,这个提法已经引起很多共鸣。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就业体现着对于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高度关怀。国外有研究表明,当失业率高涨的时候,社会的犯罪率和自杀率都是上升的,所以就业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需求;第二层含义是指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多人觉得,经济增长和就业是两个等价的目标,但保就业是一个更加基本的目标。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它所带来的就业增长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谈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可以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现在刺激消费讲的很多,其实消费最基本的决定变量是人们的收入,当然收入包括现在的收入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大家的就业情况不好,或者虽然有工作但不断在减薪或停薪留职,消费肯定也是上不去的。所以,保就业反作用于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消费。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外贸部门。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是依靠这些外部需求而生存,他们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各省份,并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工。而外部需求的大幅下降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非常大。这一轮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城镇化,而城镇化的实现是农村和农业的劳动力逐步进入到工业或者服务业里。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些农民工如果不能在城市里面获得相对好的收入,他们自身的生活无法改善,他们的亲属在农村的生活也改善不了。特别要指出的是,农民工中有很多人已经长期脱离农业劳动,有一些青年农民工在初高中毕业的时候,基本没有参加任何农业劳动就进入了城市。那么,他们回到农村去,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对未来的希望,这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风险。

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一个调查为以上这些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利用农民工返乡过节的时机,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857个县、7100个村和68000个农村住户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本乡镇以内的本地农民工数量为850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37.7%。

这项调查的可贵之处是给出了春节前返乡农民工数量与春节后就业情况的统计结果。该调查数字显示: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14041万人)的50%。春节后,在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500万人已经找到工作,1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近20%当地就业或创业或寻找工作。以这里的1100万人失业为基础来计算,返乡农民工的失业率可以计算为20%,而春节期间没有返乡的农民工似乎也不能假设为完全就业,假定失业率是返乡农民工失业率的一半,即10%(这样假设是因为他们不返乡可能是为了保住工作,所以失业率应该低一些),则704万人可能在找工作,即失业。春节返乡后没有返城的20%的农民工,如果假设他们的失业率与返城农民工的失业率相同,则有280万人处于失业状况。原来在本乡镇以内就业的本地农民工也应该存在一定的失业状况,假定他们的失业率与返城农民工的失业率相同,即20%,则为1700人万处于失业状态。将以上各项数字加总,即得农民工失业的数字是3784万,失业率为16%。

该报告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数量特征:从外出农民工从业比例最高的两个行业,即制造业和建筑业返乡的农民工人数占返乡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6.1%、28.2%。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例分别为46.2%和73.3%,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个结果与我们原来的推测基本吻合。制造业中农民工返乡多显然是外部需求减少所导致,当然也与人民币升值过快、国内抑制出口的政策过强有关。而建筑业中农民工返乡多显然与外部需求减少的关系比较少,主要是前期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有关。

我们都十分关心中国经济何时能够触底,然后复苏。当然可以使用各种宏观经济数据来判断。但也可以使用一个十分朴素的方法来判断,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看到农民工顺利回城,又能找到工作,那将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复苏,我们期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上一篇:费玉婷:危机中的动平衡 下一篇:勿重蹈全球失衡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