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规划原理探讨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

时间:2022-09-26 02:09:22

基于生态规划原理探讨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

摘 要:本文遵循以农业为本的精神,尊重乡村生态环境,同时兼顾乡村资源合理利用的生态规划理念,希望整理出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良好模式,实现休闲农业发展的三生一体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休闲农业;生态规划;园林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is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s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eisure behavior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design and with its empha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3- in-one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Plan;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一. 引言

近年来生态议题广泛进入人们视野,休闲农业也是应景而生的产业。休闲农业依托的是优美的乡村环境,结合一定的游憩设施、商业娱乐的旅游经营。如何让旅游业与农业有机衔接,又不对乡村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找出适当的的生态规划途径,探讨合宜的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手法。

二. 休闲农业园林设计项目与生态规划原理

休闲农业资源主要可分为两类:环境资源与人文景观。环境资源主要可指乡村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农村生活生产设施空间等;而人文资源则主要指的是乡村社会资源、人文景观、文化传承、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对此可以将休闲农业景观项目分为:农事经营体验项目、农村生活与食宿项目、生态文化保护项目、户外休憩设施项目、乡村服务设施项目、安全防护设施项目、水土涵养保育项目、其它项目等。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将乡村景观各元素、资源等协调利用,以期达到协调环境生态并兼具实用与美学功能之目的。

生态规划奠基人麦克哈格(I.McHarg)认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或是大部分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最合宜的可能性利用;生态规划的本质是一种寻求人与自然、资源相适应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生态规划是一种尊重自然,有限度的的使用自然资源的途径,是体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由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探讨生态规划中的生态不是符合自然食物链下的自然生态,而应该是一种满足人的需求的生态,同时又尽量减缓外环境破坏,具有折中性和以人为本特点。

三. 休闲农业生态规划的六大原则总结

如何在园林规划上既能体现乡村环境本身独特的生态肌理和自然风貌,又能在现有生态资源上实现休闲游憩功能,同时不让人工化的设施破坏农业生态资源和乡村风貌,则必须结合休闲农业的游憩功能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两大理念探讨如何将生态规划的原理应用在休闲农业的园林规划上,由此可尝试透过生态规划本质特点归纳出休闲农业生态规划的六大原则:

1、因地制宜、体现生态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生态设计。实现休闲农业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需实现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乡村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休闲农业实现旅游产业商业目的角度考虑,利用合理设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等。

2、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注重休闲农业整体的优化,达到社会、经济同时生态环境三者功效最佳;同时,在整体统一基础上保持物种多样性原则,避免对自然系统、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的破坏;例如对特殊生境的保护、生态斑块的延续性等。

3、突显自然又体现人的需求原则

休闲农业立足乡村环境与农业资源,其园林规划应融入自然、仿生自然、突显自然、满足生态美学等,同时,实现休憩功能和旅游功能,又必须体现人的需求,尊重尺寸的合宜性、反应人的个性、品质与对美的要求。

4、协调共生、平衡生态原则

休闲农业园林规划需保持乡村景观各层次、各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与动态平衡,尊重水资源、土壤资源、园林绿地系统、大气质量、产业结构布局、生态功能等各要素的综合平衡,合理规划休闲农业人口、资源和环境,安排产业结构和布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以及乡村生态功能分区,降低生态环境破坏,达到生态保育、恢复自然功能原则。

四. 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设计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维持农业本身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的三生一体的特点,又必须兼顾旅游的游憩和服务的功能,保持乡村整体环境、保存乡村生态与文化、发展生态旅游、提供旅游休憩体验并能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积极目标。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在处理环境问题课题时,同时需要协调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划方案与策略上必须具备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弹性,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反应的是人与环境互动之间一个过程。

综合考虑休闲农业具有旅游游憩服务功能,又同时对环境友善两大理念,本文探讨总结休闲农业园林生态规划主要步骤:

1、基础资料的现场踏勘调研: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方面:当地农业、渔业或牧业的生态系统、乡村地貌景观、乡村生态环境调研。在人文环境方面,调查项目包括:原有乡村建筑与构筑物、乡村特色空间(如:庙堂、祠堂)、乡村社会风俗习惯、当地人文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资料整合分析,并确定休闲农业主题:将收集的信息归纳整合,罗列归纳可利用的特色性乡村物质文化资源,进行乡村资源分类提炼;最后结合商业运作和经营者理念,配合游客意愿调研,结合当地特色乡村资源,确定休闲农业开发特色主题;

3、旅游活动导入和乡村农业资源的融合:将当地农业资源、乡村景观资源分类,结合当地特有的农村活动,发展旅游与民俗活动的结合、游线安排等。

4、休闲农业设施细部设计:尽量利用当地特色材料与植物配置设施细节的园林细部设计,当地的人力资源也可协助设计进行,使其能融入在地的智慧,发展出更适宜地方特色的风貌。

5、施工过程控制:工程的施工必须配合细部设计的施工图,并与设计师做好良好的沟通配合。随时保持因生态变化而变更设计的弹性,并且运用生态工法概念,需考虑当地的环境纹理、水文水利情况、设施安全等结构设置。施工工程中也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以避免工程开发造成自然栖息地的破坏。

6、完工后评估与管理:在工程完成后,环境监测的工作仍需持续进行,并规划长期的整体监测及调查工作,借由评估整体环境设计的效益。此时可通过当地居民或是社会自愿者的参与,组织、执行相关维护工作。

休闲农业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种循环前进式的过程。回顾休闲农业的设计原则有其层级性,依次由基层开始达成环境上的需求,达成机能上的需求、达成美学上的需求、达成求变化的需求、提供知识性需求、以及达成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满足等。

参考文献

[1]王仰麟,韩荡.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265-269.

[2]刘黎明.休闲农业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3]郭玉华.黄勇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和设计[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上一篇:简述地铁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下一篇: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