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02:08:11

集体林权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林I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林权管理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林木产权存在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对策。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林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权管理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林权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绿色发展,但因为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冲突,林农作为集体林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不明晰,林权制度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我国在集体林权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尝试过多种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颁发林权证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了“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改革;21世纪,一些地区将林业的经营权、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全面落户于林农,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

2 集体林业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集体林权改革是改革的重点,涉及面广,人员多,因此,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是重中之重。但现在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有畏难心里,有的群众认为改革会侵犯自己的利益,这些认识都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

2.2 产权关系不明确

集体统一经营是林权改革的核心,其管理的主要方法是集体表决。但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地创新实施,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阻碍了林业的发展,还制约了我国GDP的增长,究其原因就是林业管理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2.3 未建立经营机制

现在林业的发展在管理上缺乏经验,财政管理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导致违规事件频发,林农和股东没有相应的资质,在林业承包的合同上,合同的形式、内容、程序都不符合国家的规定。

2.4 林业法律法规滞后

一个行业想要的到持续发展,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是解决林业发展问题的保障,而现在很多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林业发展不够顺利。

2.5 监管制度和资源流通不完善

林农和相关经营者在投资后,却未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最后只能通过抵押或其它方式流转资金,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林业监管方面的不完善和林业资源流转的不畅通。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不仅可以帮助林业发展,还可以提高自愿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1 改进林业管理模式

我国相较于发达国家,林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集体林权制度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模式。加大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管生态公益林和公有林,“管好”一般用材林,依法“管活”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和私有林,这样不仅能改进林业管理,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2 深刻理解集体林权改革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的人员多,要加大林权改革宣传力度,让领导干部和群众都深刻理解林权改革的意义。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林农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激发林农的积极性。

3.3 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加大林业栽培、病虫害防治、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关部门应大力发展林业科技创新,同时,将有关的科技进行大力推广。

3.4 兼顾各方利益

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有利于林农生产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林农增收和村财增收的关系。充分考虑当地林农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关的收费标准。合理分配林农、村集体的利益,严格监督和管理村集体林业收入。

4 结语

虽然我国在林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就,但因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一些问题,林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林业在我国建设中没有完全发挥出应用的贡献。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关系着林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集体林权改革存在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在改革上必须紧跟时展潮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国航 产品先行,文化支撑 下一篇:巧用3D模型阐述室内垂直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