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的记忆困境

时间:2022-09-26 01:38:17

巧搭支架,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的记忆困境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记忆的重要性及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遇到的记忆困境。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分析,举例说明建立合适的支架,解决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尤其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遇到的记忆难点。

关键词: 高三化学复习 支架式教学 元素化合物 记忆能力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对一定知识的熟练记忆的基础上的,在没有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的基础上的所谓研究和创新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学化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方面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三学生在化学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因为知识本身没记住,并不是不会分析。

例如:(2013浙江高考试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摇?摇)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H■SO■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

D.将(NH■)■SO■、CuSO■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A选项的分析是建立在知道海带灰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是碘离子;B选项的分析是建立在知道该反应的加热温度要170摄氏度;C选项的分析是建立在知道氯离子可以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D选项的分析是建立在知道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的区别。记住了这些基础知识,这道题分析起来十分容易,没有这些做基础,无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强,都是白费。

在高三复习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记忆起来存在较大困难。这部分知识是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的,特点是概念多,知识散,发散与收敛性较强。新课改后,高一化学课时明显减少,苏教版的教材中,淡化了原来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强调物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虽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学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但是不容易记住。

二、巧搭支架,突破记忆难点

支架式教学(也称为“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源自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用如图1表示:

图1

简单地说,支架就是在学习者遇到学习困难时,教育者所提供的帮助,这个帮助可以是问题、例子、建议、图表、框架或工具等。支架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自己的学习。

高三复习阶段,笔者采用了支架式的教学模式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支架,引导学生根据支架自己建立元素知识网络,这个支架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记忆,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元素化合物复习中支架的建构主要有两条途径:

1.以物质分类为支架。

在支架搭建过程中,物质分类的思想非常重要。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同时也是学习化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时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尤其是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十分有效。每个元素虽然不同,涉及的反应也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物质分类的思想可以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建立这样一个支架,如图2。

图2

按照以上支架,在复习整理某一元素的知识时,可以根据物质类别学习它的共性,只要强化记忆某些物质的特性,对于该元素就能轻松记忆。例如在铝和铝的化合物的复习:

知道研究铝元素要研究哪些物质,又知道这些物质分别属于什么类别,接下来的复习就水到渠成。铝是活泼的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比如和酸反应置换氢气,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置换不活泼金属等。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两性氧化物,所以既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又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能与强酸反应,因为难溶于水所以不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水化物。同理氢氧化铝既能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另外热稳定很差,受热会分解,这是难溶性氢氧化物的通性。以上这些不同类别的物质所具有的通性,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非常熟悉的,只要分类正确,这些知识自然就会生成,无需多费精力。在复习某一元素时,重点是要强化记忆该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特性,例如铝单质的特性是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氢气,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特性是两性。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的铝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十分清晰明白。

这种方式支架的建立是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方式,并且对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具有什么样的十分清楚。通过分类思想可以把零散的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加强记忆。

2.以元素价态为支架。

化合价(英语:Valence)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键的数量。每个元素根据其电子的排布规律,常见的价态都有各自的规律,有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特别是非金属元素,在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时往往可以显示多种不同的化合价,例如氮的价态就有-3、+1、+2、+3、+4、+5价等多种价态。同种元素不同化合价的物质往往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为主线建立支架是有利于系统掌握元素尤其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支架,见图3:

图3

例如硫元素的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就十分清楚在复习硫元素的过程中要复习哪些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分析,关于该元素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很清晰,也会很容易就回忆起负二价硫是硫的最低价只有还原性,零价和正四价都是硫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正六价硫只有氧化性。在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中相邻价态的相互转化比较容易。这些都是学生原有的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特别要花时间巩固记忆的就是负二价硫还原性非常强,单质硫的氧化性比较弱,与可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正四价硫是强还原性弱氧化性;正六价的硫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浓硫酸中,溶液中的硫酸根一般不表现氧化性。关于几种化合物的其他性质可以根据该物质的类别分析,比如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这种方式支架的建立是建立在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可以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只要通过化合价的分析整理出该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就自然生成,方程式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

三、反思

1.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强有力的知识体系。”通过归纳总结,我和学生发现高中阶段所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无非两类。一类就是初中化学就接触过的酸碱盐及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反应;另一种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两大类的化学反应通过物质分类及化合价的分析,基本就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归纳出该物质的性质,原来零散的知识就变得非常有规律性,记忆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从中学生体会到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归纳总结。

2.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恰当地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能优化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增强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支架式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教师不仅要从教学理论、综合知识及学科专业知识上武装自己,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检验。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困难搭建合适的支架。

参考文献

[1]余清臣.研究性学习[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吴琼.中学化学教学建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5.

[4]荆建华,宋富刚,花清亮译.教育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5]刘晓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论经纬,2010(2):19-20(时间:2011-07-01).

上一篇:江苏高考英语新题型中的任务型阅读试题解析 下一篇:教育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