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型师资队伍培养刍议

时间:2022-09-26 12:26:48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型师资队伍培养刍议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与一个社会国民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2011年,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对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就更加重大。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成为师资力量提高的重要环节。教师自身能力发展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效果,从而最终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的走势。当前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事学前教育教师的职称和学历不断升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情绪,没有教学工作的热情可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前教育教学科研的行列中去,自身发展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发展动机不清,影响了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提高。而培养科研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对策之一。

科研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具备以下主要方面的能力:教材与教学的整合能力;教与学目标统一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考整合的能力;结论性知识和体验性过程统一的能力;知识传授和问题探究统一的能力;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统一的能力;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统一的能力;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技术结合的能力;智育和人格教育统一的能力等。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新时代学前教育需要的不再是传统定位的学究式教师,而是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是向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的新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高深的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和智慧”。这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要有自我进修与开展研究的愿望、能力和行动,能紧随时代潮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时代之需要;其次是既要有较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也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即应当拥有较为渊博的知识。

目前科研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的认识和起步还比较缓慢,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改革的拓展,使教师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针对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型师资队伍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科研素质

创新意识,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求新求异、不固守陈规、不故步自封、不满足现状的志向,对美好事物有热切的追求。它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它体现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平时要有目的地了解、收集、分析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经验,尤其要注意其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好的办法是做教育教学笔记与教后记。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向书本、他人、网络、案例等学习,它们提供了无数的教育教学思想及理念。它们不仅具有指导意义也在一定有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时代不断前进、观念不断更新,教师不应迷信大家,而应该勇敢地怀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实践中逐步检验、验证,最后上升到科研高度,形成理论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改革教学方法, 提倡研中教,教中研,从而寻找科研路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必须实现从“ 教”向“ 学” 转变, 实现“知识传授” 向“ 问题解决” 转变。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研究式、问导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学会质疑、思辨、解惑,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要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引导课堂展开讨论, 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要注重多为学生提供理性思考的空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淡化教师权威,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于课堂上未能解决或者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 积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并撰写报告或论文, 增强学术意识, 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三、创新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智慧

1.“四个结合”模式。

即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把讲课与评课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模式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总结,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原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开阔视野、激发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教育水平,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学术意识, 培养科研型教师具有良好的效果。

2.幼儿园观摩模式。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优质课活动, 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 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 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 观摩后, 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师生释难答疑, 之后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教师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 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 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教师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 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 创新“学徒制”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 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 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教师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现状, 研究热点, 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 从而能大大地缩短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

四、 加强实践环节, 重视自身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 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和办学方向。因此学前教育相关教师应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项调查。教师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 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带着有关课程内容问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就这些在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并与相关幼儿园及幼儿培训机构开展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纽带。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调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种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教育实践训练,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上一篇:办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下一篇:让孩子爱上美术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