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2-09-26 12:25:5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 要】读写是有机的整体,通过阅读带动写作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共识,这是基础。另外,鼓励学生个性写作,把好作文评改关,并允许学生积极参与评改过程,才有可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兴趣;作文;评改;主体;个性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培养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无外乎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听、说、读相对来说较容易,让学生比较头疼的是写作。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下面谈几点浅见。

1. 以读带写 所谓以读带写,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 精研课文,学习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选入初中课本的几乎每一篇都是经典的文章,讲好每一课,让学生充分领略课文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白杨礼赞》一课,在教学时除了必要的知识点,我更是让学生自己写出赏析的文字,不求多,但是要紧扣一点来写,同时学生还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学这个角度。同学们几乎把课文中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然后我就问他们,在茅盾先生笔下平凡的白杨树,变得如此的伟大,那你们能不能也把你们喜欢的植物或是动物写得同样惹人喜爱呢?大家可以试写一下,带着这种兴趣,同学们劲头十足,很快一篇虽然稚嫩但很有思想的文章就诞生了。

1.2 拓宽阅读,欣赏美文,进行仿写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仅仅阅读课文毕竟不够,于是我就鼓励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我鼓励学生遇到特别喜欢的美文可以背下来,然后再进行思考:自己是否也可以写类似的文章呢?毕加索曾经说过:“模仿别人是必要的”,我以此鼓励他们,不用担心别人会笑话你什么,模仿好了也是一种成功。在不断的阅读仿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慢慢的提高。我有一个学生叫王珺,她以前写作文条理很不清晰,详略也把握不住,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写练习,这些毛病都去掉了,现在写作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甚至他还经常拿自己写作的点滴经验来指导其他学生写作呢!

1.3 阅读同时动手记,积累素材很必须。法国作家布封这样评价积累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地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联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

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可以随时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感所闻,那是他们最真实的,最原始的素材,而且是最真的感情的抒发。我告诉他们真实的素材才能最感人,要求他们隔一段时间翻出来看看自己写的日记和读书笔记,这样写作文时,有了平时的积累,他们自然的就能够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写出来,这样写文章虽然朴素,但真实、感人。一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学生不仅仅记录下了优美的句子和片段,更重要的是,我还要求学生阅读时把看到的美文产生的感想和看法写下来,这样,在他们再次写作时,脑子里记忆下来的这些素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了,这是一个学生收益后和我的交流。如此下来,写作文感到困难的学生就不多了。

2. 开放写作,展示个性写作的丰采

2.1 去掉束缚,展示个性。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去掉束缚,展示个性,就是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要给学生选材上的自由,一件小事,一个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契机。一点回忆,一丝情绪,也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契机。有了这些契机,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素材,记忆的优美的词句,就可以由杂乱无章瞬间变得条理,一些毫不相干的素材又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联系,写下来就是一篇很不错的作文。我曾给学生讲过,万物本无情,但是一旦加入人的元素,就都有了感情,《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优美诗句,其实杨柳还是杨柳,他的不舍与高兴,完全是有人的心境抒发出来的;再如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是革命者的象征,而郑振铎眼里的海燕宛然是乡愁的化身。这些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迸发出的思想升华,中学生作文也应如此,我们要力求做到新课标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空间和条件,这样写作才能成为平常事,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展现真实的自我,作文水平,才能扎扎实实的提高。

2.2 注重评改,培养写作能力。作文的评改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首先学生写出来,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尽量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新颖的开头、结尾,还是所写的一件新鲜事、一个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都应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其次,注意发挥学生的力量。其实在实际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抽查评改,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全批全改,对教师是一种负担,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效果欠佳,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要求学生自主评改,自主评价,学生在评改之前去收集几篇类似的范文,作为备用,然后开始布置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及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这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而定,即便是相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任务布置完毕,目标明确后,要求学生组成评改小组,进行评改,在这期间,老师应该巡回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种评改,再找出别人优、缺点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作文写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要交流自己的意见,好的作品进行赏析,较差的找出差距,大家一同进步。在小组完成预定的任务后,要进行全班的交流,各抒己见,让大家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这种评改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动者,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把学生放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当中,可以让他们有充分的成功体验,让他们好学、乐学,大大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写作水平何愁得不到提高。

总之,写作是一项很复杂的脑力劳动,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觉得无迹可寻,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把好评改这一关,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选自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2] 法国作家布封的《论风格》

收稿日期:2013-04-06

上一篇:真爱塑造健康心理——三理教育创新案例 下一篇:巧设课堂提问 提升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