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时间:2022-09-26 10:35:12

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寻根问底”

首先,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幼稚”问题,要充分尊重,可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生才敢于“寻根问底”。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寻根究底”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点燃其求知的欲望,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应鼓励学生提问题。这一时期,学生年龄小,知识储量少,表达和理解水平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也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本着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原则,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乌鸦喝水》这一课,讲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使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乌鸦口渴了,但它找到的瓶子口小、身高、水少怎么也喝不到水。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惊喜地发现乌鸦居然喝到了水。至此,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画了一个大问号:它是怎样办到的呢?学生急不可耐地阅读了课文的中间部分之后才恍然大悟。这时,有同学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里面的水就慢慢升高了呢?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瓶子的四周有玻璃挡着,水只能向上移动,水位就升高了。教学的重难点在悬念中解决了,学生们对这只聪明的乌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乐于去“寻根究底”。

三、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寻根究底”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如我教《苦柚》一课,通过预习,学生一个个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提出数十个问题:“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伯父说:“我们都得了思柚病。”可表妹从未见过柚子,更没吃过,怎会得思柚病呢?对卖柚子的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柚子那么苦,伯父为什么把一筐柚子全买下了?小姑娘为什么不要伯父给她的100元钱?……学生思维多么活跃!(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③)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

3.从课文的重点

难点处质疑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受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紧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情境,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4.从矛盾之处质疑

课文中有些语言看似前后矛盾,实际却是作者匠心所在。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的所在,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这是质疑的方法之一。

5.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

6.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常让“质疑”深入课堂,重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甘愿做人梯,使学生养成敢问、乐问、善问、问懂的学习习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上一篇:感受 观察 表现 下一篇:从百姓身边做起 打造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