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私募基金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26 09:34:24

浅谈我国私募基金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私募基金凭借其非公开募集的本质特点和其风险承受力强的特征,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正在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发展私募基金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要,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利于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差异化,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私募基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了针对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私募基金 特征 问题 对策

一、私募基金概述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而言,两者的区别在于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所谓私募基金指不是面向所有的投资者,而是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一般以投资意向书、非公开的招股说明书等形式募集的基金。

二、 私募基金的特征

(一) 非公开性

私募基金募集资金时只针对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并且不可以通过任何公开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监管机构对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要求不甚严格,因而投资更具隐蔽性。

(二)高收益率

私募基金的操作非常灵活自由,投资更具有隐蔽性,投资组合随机应变,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更大。私募基金可以自行选择投资范围、灵活控制仓位,由于决策快、对市场变动敏感,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往往很高。

(三)监管较宽松

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监管宽松不仅体现在基金成立手续的多少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信息披露上,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需要定期披露投资组合,而仅仅只要将半年或者一年的投资收益公布出来就可以了,这就决定了私募基金的投资受到证券监管的范围非常小,投资环境相对来讲比较宽松。

三、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私募基金缺乏法律依据和政策的支持,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目前我国的《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的条文都没有对私募基金的含义、成立条件、资金来源、组织方式、运行模式、监管方式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监管缺位直接带来风险隐患

由于缺少外部监管,再加上法律和行业自律机制的空白,我国私募基金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都比较大,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私募基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大都存在于地下,证券监管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像公募基金一样的监管,使其基本上成为证券市场上监管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证券市场的无序竞争

(三)私募基金组织内部风险

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仅可以收取管理费,还可以得到利润分成,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分成,基金管理人有可能过分追求高投资回报而忽视相关风险。另外,与公募相比,私募基金投资风格比较激进,由此导致风险较高。目前,在我国私募基金公司中,风险控制制度还不完备,缺乏系统性,难以应对市场风险。

(四)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私募基金在退出机制上还有很多的不足: 其一,投机性的投资心理比较严重,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其二,IPO 是私募股权投资最理想的投资退出方式,但是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限制比较多,企业上市比较困难。我国本土私募基金与欧盟资本市场相比处于劣势,重要原因就在退出机制上。

四、 促进我国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私募基金立法

只有通过科学研判我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合理界定私募基金的概念和法律调整的范围,在充分发挥管理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立法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私募基金的融资投资的功能,进而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 完善准入制度,建立私募基金监管体系

1. 严格制订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资格

鉴于私募基金投资具有的风险性,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私募基金参与者的资金最低限额做出规定,包括资金的规模、年收入等。最好再加上对投资者经验方面的规定,要求他们具有证券投资和风险方面的一般常识,对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基金管理者具有一定认识。

2. 建立政府、行业及社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首先,在政府监管上,针对存在的多头管理、政策信号不统一、监管措施矛盾和监管漏洞等问题,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督。其次,在行业自律管理上,在我国的立法中除了应明确规定投资基金的行政监管机构外,还应按会员制组建全国性的投资基金协会,使之发挥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职能。最后,在社会监督上,即审计、会计、法律等社会中介机构加强配合,对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进行监督。

(三)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与组织构架,降低委托风险

借鉴公募基金公司的组织形式,合理设置私募基金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合理分配资源与管理权限,但同时要保持私募基金的灵活性。

完善基金激励机制,控制道德风险。基金管理人持有私募基金一定比例的份额,一旦出现亏损,基金管理者也将受到损失,从而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可以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这种捆绑机制也能够有效解决存在于公募基金的利益主体缺位问题。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例如根据数据系统来判断基金业绩的好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有一个量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基金管理人的压力,使其投资决策着眼于资产的长期增值而减少短视行为。

(四)完善私募基金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退出的方式在运作上都缺乏一定的制度安排,以致私募基金的退出安排混乱,投机现象严重。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对私募基金的退出渠道进行监管和控制,避免不合理的套现行为,以防止出现机构投资者操作市场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野. 我国私募基金投资风险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6).

[2]翟庆家. 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3]刘洋. 浅议私募基金的风险与防范[J]. 科教导刊,2012.10.

上一篇: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公允计量的方法浅述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