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实践

时间:2022-09-26 09:28:36

浅谈高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实践

【摘 要】班内分层教学实施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前、中、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从各教学环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措施,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反思和总结。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班内分层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分层教学

一、分析和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了解学生是班内分层教学的基础,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中的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分析和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之重要。

1.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风格

数学班内分层教学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和风格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教育公平的落实。教师可通过学生不记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风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思想、身体等各方面的个性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与学生及班主任交流等途径,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2.分析学生的数学准备状态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在“数理逻辑”智力上客观存在着不同水平,每个学生的数学悟性和天赋不同,也有不同的数学知识基础。维果斯摹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为各层次学生确定“最近发展区”,则能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引导

课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我十分重视把班内分层教学的思想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我通常采用“导入新课―分组探索―变式训练―反馈迁移―总结归纳”教学模式。

1.导入新课 分层置疑

不是所有课都需要生动的开端,有的课需要教师开门见山,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究。这类课程的特点是:新知与旧知之间联系紧密。如,教师在开始《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实施时,可请中间层学生回忆圆的方程探究过程。当该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请层次较高的学生提醒补充。通过此方式,全班同学特别是层次较低学生对新知学习做了准备,知道了探究新知的大概方向和流程。然而还有部分的课需要教师创设情境。

2.变式训练 分层辅导

变式训练可以很好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能让知识显现不仅仅停留在题目表面上,而是在更深层次的巩固新知识。此时也正好是教师分层辅导的良机。对于较高层次学生,教师可在检查学生解题规范后,布置更多或更难的变式,让该层学生得以巩固提高;而中间层学生,此时需要的是解题的规范要求和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可请3―4位学生板演,教师要适当提示其改正提高;对于低层次学生,则要对其进行知识提醒和方法启发,甚至是形象举例帮助其理解。

分层辅导后,教师需要全班批改、分析学生板书过程。尤其是解题的思路与规范,要用醒目的颜色勾画,强调解题关键所在。

3.反馈迁移 分层练习

课堂反馈是及时检验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途径,也是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查漏补缺的基础。我们要设计分层反馈练习,及时体现各层学生不同知识目标的达成度。此练习最好当堂集体讲评,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练习,对大面积的错误给予讲评、订正,个别问题则在课后个别或小组辅导中解决。

4.总结归纳 分层小结

最后的归纳总结是学生收获时间,最好交给学生完成。请一个低层的学生小结基础知识点:定义、定理等;由一位中间层学生总结主要解决的例题和变式的方法和基本过程。对以上两个学生小结中出现的缺漏或错误的地方,可在教师提醒下,全班回答完善。有需要也可以请较高层的学生归纳上课时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三、设计操作教学内容的分层过程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特点、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对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熟读大纲,并对大纲的精神反复消化以后,才能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影响教学内容的因素,有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教师个人倾向、学生智能水平、教学时间等。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智能水平。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征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教学内容应在一般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为学困生制定的教学内容,要以让其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为前提。

案例:

《椭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寻找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掌握焦点在坐标轴上的两种椭圆标准方程;会求解基本的椭圆方程等。

对于C层的学生,教学内容重点在:体会知识发生过程;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给出基本量,会列出标准方程;给出标准方程,会得出基本量等。

而B层的学生,则要求参与知识发生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会结合椭圆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等。

对A层的学生,教学重点在主动参与知识发生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会灵活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陈伟.运用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J].中国民族教育,2010,6

[2]屈宝珊.要重视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J].江苏教育,2010,5

[3]龚平,晓益.“分层教学”正在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上一篇:“教学对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