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并手法治疗跟骨痛30例

时间:2022-09-26 09:15:37

针刺并手法治疗跟骨痛30例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211500)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腰骶部穴位并结合手法治疗跟骨痛30例,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余年。临床表现为足跟痛,部位多为一侧,开始着地时痛重,稍稍活动后又略有减轻,走路过久又加重;休息时也有轻度酸胀或刺痛。局部外观无特殊,不红不肿,足跟底及侧方可有触压痛。X线片可有足跟骨骨刺,也可无骨刺,因此两者无必然联系。排除足跟部软组织炎症及结核。所有病例均未接受过其他疗法,并为初次接受本疗法者。

2 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取肾俞、阿是穴(患侧腰5骶1小关节处敏感点)。肾俞直刺20 mm,采用捻转补法;阿是穴用齐刺法,即在穴中先刺1针,并于两旁各浅刺1针,3针均采用捻转补法,行针2分钟,间歇行针,留针20分钟。

(2)推拿疗法:针对病侧小关节,用拇指对腰骶小关节处点压60次;然后用攘法作理筋手法5分钟;最后用腰骶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结束治疗。

治疗6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痊愈:行走活动时足跟部无任何不适者25例,占83.3%;好转:行走活动时足跟部略感不适,但不影响生活,休息时无任何不适者4例,占13.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1例,占3.3%。有效率96.7%。

4 体会

本病的病因学,目前各家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本病为年龄增大、跟垫组织的退变所致,按这一学说,不仅跟骨痛人人均应发生,且症状也应是双侧,这显然与临床实际不符。也有人认为本病与跟骨骨刺有关,但临床骨刺大小与疼痛无任何相关性,且骨刺即使仍然存在,但疼痛症状却可缓解或消失。也有人认为是跟骨内压增高所致,即跟骨内压学说,有人测得病变跟骨内压有升高,但用减压术后疗效并不理想,多数跟骨痛仍存在。

我省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张朝纯教授,通过对104例足跟痛或足底痛患者观察,发现跟骨痛者与腰骶部小关节紊乱有关,即腰骶部小关节不仅存在关节的不对称,且多在病侧(占88%)有小关节的关节间隙模糊或密度均有改变。在祖国医学中,本病系。肾虚所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本文按照张教授和祖国医学的理论,在腰骶部选穴系为补肾壮骨,理气活血止痛,并在患侧腰5骶1小关节处做理筋放松等推拿手法,加强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纠正了腰骶部小关节紊乱,而且在腰骶部选穴也符合《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取穴原则,故取得了极佳的疗效。临床上有时采用针刺足周穴位或在足底局部封闭疗法,但疗效不满意,特别是局部治疗,疼痛较明显,患者难以接受。而针刺腰骶部穴位并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跟骨痛,在临床上方法简单易行,几乎无痛苦,疗效满意,所以深受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06-07-07,成平发稿)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针刺与连续多点脉冲刺激治疗主观性耳鸣的初步... 下一篇:电针加TDP治疗臁疮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