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时间:2022-09-26 08:00:57

精神的力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学生时代曾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读时的心情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也一直让我十分佩服。近期,重读之后,感触很深,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工作中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书的作者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当过童工,饱尝过屈辱。十月革命后投身于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重伤,转到劳动战线,跳进第聂伯河打捞木材,因而患上伤寒和风湿症。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该书除了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还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逃离了家乡,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书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了团省委的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去索络面卡区抢修铁路。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

站在港城强势发展的新的起点上,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现实的要求不是让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不是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港美好明天的的伟大进程中,保尔的那种把宏伟蓝图和每一个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百折不挠,勇于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却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推审计全面发展 下一篇:合理公正的检查考核是改善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