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思考

时间:2022-09-26 07:22:26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思考

摘 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会计国际化潮流,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逐渐趋同,对促进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壮大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活动;结合国情,找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切入点;加快会计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国际协调

2004年初,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大理举行,来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的美国、英国等会计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是财政部2003年改组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以来,首次召开的国际研讨会。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会计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国际化潮流,推动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对促进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计国际协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又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我国将一如既往地稳步推进会计的国际协调,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监督,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一、国际会计准则及趋向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是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与1973年发起成立的。它始终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其基本目标是:第一,为了公共利益,制定并公布在编制成为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时应遵守的会计准则,并推动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第二,为改进和调节与财务报表揭示有关的会计准则和程序而付出最大努力。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发展的初期, 它面临的是来自于欧盟(e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国际机构的竞争。但是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可比性和改进计划”的成功实施和“核心准则”的制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凭借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最初作出的持久和不懈的努力,以及世界银行和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等机构对他的大力支持,逐渐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其规模日渐扩大。经过30多年的努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促进国际会计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会员代表由成立时的9个国家、16个会计职业团体迅速扩大到2000年底的112个国家、53个会计职业组织。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6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56个国家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的会计准则或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来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世界大多数证券交易所的承认。

2000年5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到2005年所有欧盟的上市公司必须使用国际会计准则。当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又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核心准则的审核,并正式建议其所有的成员及要求跨国筹资和上市公司采用该核心的准则进行财务信息揭示。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经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认可的核心的准则的实施,意味着只要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遵循其本国的会计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其本国的会计准则已经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这家公司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核心准则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无须重编或重整其财务报表。这对于减少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效率和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会计准则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有利还是有弊,不是任由评说的问题,我们惟有把握全球化会计准则的本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它,才能以短期的阵痛换来长期的利益。

1.壮大我国实力,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活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支配人们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动机和本质都是以个人的成本—收益分析为基础的,所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一个政治程序,也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各方面差距都很大,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国成为经济、政治和技术上的强者,才可能以“强”制“强”。当然,经济上的强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为可行的是两条途径:由目前来看,iasc在国际上已取得公信地位并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ias(现已改为ifrs)最后成为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其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政治上我们应加强与iasc以及其他各国的沟通,争取在iasb中留有一席之位。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iasc,并且作为iasc的咨询委员,这为我国参与ias的制定工作甚至进入iasb提供了有利的通道。但是这要以技术上的权威影响为基础,我们应调动国内来自于会计学术界和会计实务界的所有力量,组成一支优秀精良的队伍,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出谋划策,对iasb的各种报告和征求意见稿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设性建议,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结合我国国情,找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切入点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中应随时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有步骤地实现与ias的趋同;吸收和借鉴ias中先进思想与技术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时调整那些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准则;对于ias中涉及而我国会计准则尚无规定的、实践中又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也应加快接轨步伐;对于那些我国尚无条件实施、或是实施将会给我国带来危害的准则,一方面要研究是否有应对方法,另一方面,则应积极地进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

3.加快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虽然iasc才公布41项国际会计准则,但它的征求意见稿和准备制定的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尚在考虑之中的准则草案已经超过了30个,要熟悉如此众多的会计准则,是非我国会计人员所能够胜任的。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现在不抓紧会计人才的培养,等我们不得不执行isa时,那将是一个被动而束手无策的局面。我们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从业准入制度、会计人才社会评价机制,尤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培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4.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会计的国际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会计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在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问题上,我国已列出了具体的开放时间表,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cpa)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iasc的准则制定模式是以原则为导向的,这也对cpa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我国cpa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cpa是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而进入cpa队伍的,他们从业时间短,执业经验不足;另一部分则是其他行业离退休人员直接进入cpa队伍,他们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国的cpa队伍这样情况难维护他们在国内会计服务业中应占的市场份额,所以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加大对执业的cpa业务水平和道德教育等全方位培训的力度。对后备力量则要改革考试选拔制度,如考试内容方面,可考虑适当地注入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经验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深化会计改革推进国际协调[n].中国税务报,2004-01-13.

[2] 刘玉廷。完善科学民主决策要求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j].会计研究,2004,(3)。

[3] 盖 地,刘慧凤。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j].会计研究,2004,(3)。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下一篇:人力资源价值研究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