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方案

时间:2022-09-26 07:06:40

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方案

一、目的意义

去年9月,我县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松突圆蚧系统监测和专项调查核实,发现松突圆蚧已经自然传播入侵我县。疫情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含棋棠山林场小河背)三个乡镇。有虫面积为36000亩,均为轻度发生。

由于松突圆蚧的自然传播入侵速率主要与寄主、天敌和气候条件等有关。目前我县53万多亩广阔的松林,已构成自然传播的基础条件;松突圆蚧的天敌种群少且数量短期内还不能达到峰值,难以抑制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发展。从气候条件分析,与广东相近的环境条件已具备松突圆蚧自然传播条件。从松突圆蚧实际自然传播情况分析,年传播扩展速率可达10—20公里。综合上述有关因素预警,若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计三年内自然传播的松突圆蚧发生面积将达到30万亩以上,预计导致10万亩松林重度成灾。从松突圆蚧入侵危害的后果来看,松树连续二、三年受害后,可造成成片林木死亡。因此,松突圆蚧一旦扩散蔓延,必将导致全县松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并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实施松突圆蚧预防除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我县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开展松突圆蚧的预防和除治是保护松林生态的需要,各地要有力实施本方案,及时控制、压缩疫情。力争不出现重度以上的疫情。疫情发生区的阔叶树混交比例应达到30%以上;到“十一五”期末,疫情新增面积不超过20万亩,疫情得到控制。

三、工作内容

(一)监测预警

1、监测点布局。全县行政区域内松林分布区均列入监测范围。根据疫情发生区加密布设,预防区合理布设的原则,按照每个监测点数量(密度)应达到1—3万亩松林面积的要求,兼顾监测工作量,全县共建立50个监测预报点。

2、监测方法。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在执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每月开展疫情动态调查。

其他乡(镇、场、管委会)监测方法适用《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

3、风险性评估。按《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实施调查后,由县林业局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风险性分析。提出疫情风险性评估报告和防控决策,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制度。由各乡(镇、场、管委会)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和力量,突击抓好松突圆蚧的专项调查工作,于5月中旬前形成调查报告并附松林分布图(含灾情分布图)报送县林业局。实行每月“零报告”制度。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向县森防站报送疫情动态。

(二)检疫封锁

1、检疫封锁。由县森防站负责,履行检疫工作职能,规范松类加工单位行为,每月对有关松类加工单位进行现场检疫和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2、检疫检查。由县横岗木材检查站履行检疫检查职能,严禁带有“两蚧”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松属植物的苗木、接穗、新生球果、针叶束和带疫情的原木、小径材、薪水炭材等传入或传出。

3、疫木监管。由县林业局负责,按规定严禁采伐松类商品材。因除治需要更新采伐松树,须按有关规定程序批准后,由县森防站和上级检疫机构实行全过程监管。采伐的松木,全部剥皮处理,采伐剩余物就地销毁。

(三)疫情除治

1、营林技术。对中度以上的松树、濒死木和衰弱木全面进行块状采伐。原木就地剥皮,剩余物销毁。对轻度以上发生的松树进行适度修枝,所有修剪的枝条和剩余物就地销毁。采伐后当年内补植乡土树种(禁止补植松类树种)。疫情发生区五年后阔叶树比例不少于30%,疫情重度发生区阔叶树比例达到50%,加速形成自然屏障。

2、无公害农药防治技术。根据生产和自然保护区需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药的防治试验。筛选防效高,无公害的应急农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3、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开展观测和繁育天敌。进一步观测本地寄生蜂、瓢虫科等天敌,确认具体天敌种类后,开展繁育试验和推广应用,加速提高松林的防御和自控功能。

4、联防联治。为加强防范松突圆蚧疫情扩散蔓延,建立健全松突圆蚧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组织。加强疫情动态信息、预防和除治经验等交流,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科学防控。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县松材线虫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应负责指挥全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组成人员详见龙府办字[]60号《关于成立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的通知》,组成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龙府发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详见龙府办字[2006]13号《关于印发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场、管委会)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辖区内松突圆蚧防控工作,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及时解决防控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经费投入和劳力组织应给予保障。

(二)技术支撑

由国家、省、市林业部门提供监测、除治等技术指导。县林业局应组织开展松突圆蚧多学科疫情防控技术攻关。聘请高等院校、生产单位等有关专家,承担相关科技攻关课题或项目,增加防控技术储备量。

(三)防治专业队伍

以县森林防火专业队为基础,组建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由县林业局负责,落实职能、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实战演练,保障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物资和经费筹措

由县林业局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筹措救灾经费和物资。并根据疫情发生特点,储备适量的药剂、药械及其它物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松突圆蚧工程防治方案,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五)防治能力体系

建立县、乡两级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加强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建设,落实人员和职责,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治能力。

(六)责任事故追究

在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工作中,对不负责任、造成严重损失的,将按照《赣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责任制度》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

上一篇: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实施方案 下一篇:工业园区综治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