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健康教育

时间:2022-09-26 07:03:48

高血压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10-0228-01

【摘要】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减少发病率。大量研究表明,要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单纯依靠医院诊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高血压综合干预。为探索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防治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

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品质,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维持血压正常水平,是可行而有效的。

1 健康教育在预防高血压中的应用

1.1 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合理健全的生活方式对提高机体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

1.2 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少量多餐饮食,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指导少吃或不吃煎炸及腌制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及粗纤维食物,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营养需要,控制热量摄入。

1.3 自我监控指导:病患学会测量血压: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血压的水平在受病患心理、环境、天气情况改变的影响下,还会因服用药物而发生变化,故指导病患及其家属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学会观察血压变化;指导病患学会自我检测病情的变化:例如心前区疼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因此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发生。如出现晕眩、头痛、肢体反应迟缓、口吃不清,因此要注意脑血管疾病,迅速测量血压。若血压升高迅速,立即用药,如舌下含服心痛定,促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同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1.4 保持心理健康:高血压病患者有思想包袱,主要表现在采用饮食治疗时,患者的食谱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因此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疏导工作,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思想上的顾虑。对血压控制不理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的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使患者想到生命的终结,为此感到恐惧和紧张,因此,应更关心高血压病患者,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给予心理上的指导,经常给予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树立“长期坚持会使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已经存在的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的积极观念,增强治疗的信心。指导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遇事要冷静、沉着,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人、朋友倾诉。

2 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研究人员的筛选:(1)医院就诊确认是原发性高血压。(2)可以正常沟通交流,并能配合问卷调查。(3)自愿参加调研和合理健康教育,愿与指导者保持联络,签订“知情同意书”。

2.2 高血压病患合理健康教育

2.2.1 应用中需要注意:(1)对老年的病患,交流语速要慢,声音清楚,适当应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交流指导。光线明亮,文件字体要大而清楚。(2)同时面对老年病患,可以适当应用联想法等对记忆加工帮助记忆。在每次健康指导中,控制在30分钟内,并安排休息时间。(3)给病患进行健康教育时,需想到到病患的生活精力和环境。(4)应注意不同指导对象的心理、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内容和方法必须结合病人实际健康需求。避免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帮助病患对教育内容产生兴趣。(5)老年病患可能回谨慎和保守,需鼓励他们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某些顽固不良习惯,如嗜烟嗜酒等,还需要指导病患家属协同帮助。

2.2.2 方法: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1)了解病患的工作、文化水平以及病患的读写的能力来决定对病患进行健康指导的方式。(2)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通过了解病患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来确定与病患的交流方式。(3)了解病患的生活。根据病患是否存在饮食、运动、烟酒等方面的特殊偏好,针对性地指导生活方式。(4)要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内容和方式必须结合病人的健康需求。避免按照教育计划单照本宣科,程式化教育,使病人感到教育内容重复、乏味、单调而无趣。(5)高龄患者有时会小心谨慎和保守,应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些较难改变的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等,还应指导病人家属参与。

2.2.3 健康教育:1)基本教育: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高血压的临床体征.危害及预防的意义。2)禁烟.禁酒教育:告诉病患吸烟的危害,如可导致动脉病变.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产生。3)运动方式教育:在运动时应注意血压的监控,血压波动较大是切忌体育锻炼。4)饮食教育:病患应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少吃或不吃油炸和含糖量高的食品,勿暴饮暴食。5)用药教育:高血压病患多需服用降压药。指导病患坚持合理用药,保证血压维持稳定,切忌不要血压一下降就马上停药,血压上升后又服药,致使血压波动频繁,对健康有极大的危害。6)作息指导:指导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7)心理教育:指导病患保持心情的舒畅,避免焦躁引起血压上升。

2.3 对健康教育前后病患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将研究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其教育效果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评价,作出具体分析。高血压是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也是我国现存的的一个重大社会健康问题。高血压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进行系统健康教育时,应关注病患文化背景,设计高血压病患系统健康教育规划时要更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病患需求。

通过医护人员的系统健康教育来提高病患对高血压常识的了解,在系统健康教育中对药物、并发症等专业知识,要坚持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持续强化。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显着改善高血压病患在疾病知识水平和服药的依从性,促使病患保持舒适的情绪,控制血压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病中急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病患的再入院率,同时节约了医疗资源。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达到最好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进森.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0,6(a):138

[2] 张蕊;张丽.关注临床带教中提高护士人文素质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25):266

[3] 王靖.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住院高血压病人的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 谢晖. 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05

上一篇:吗啡/芬太尼一次性硬膜镇痛效果观察 下一篇:松质骨螺钉张力带钢丝治疗尺骨鹰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