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6 06:40:30

基于儿童立场的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以苏教版为例,笔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几条策略,旨在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广大同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汉语拼音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拼音?笔者认为只有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汉语拼音教学的做到以下“五化”,才能让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

激活经验、把握教学起点,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不少孩子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教学时不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不让拼音学习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因此,在拼音教学开始前,我们必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上的教学设计才不会像漂在水上的一层油。

案例1: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a o e时,我发现自己班上70%以上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6个单韵母,而且生活也有运用这些韵母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孩子年幼,发音不够规范。依据这一信息,我确定我班汉语拼音第一课时a o e的教学重点为纠正口型、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四声。在纠正口型这一环节,我强调的是声音的形状。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嘴巴,猜猜我会发哪个字母?(长大嘴巴摆好a的口型)

生:a。(师将嘴巴变圆,摆好o的口型。)

生:o。(师将嘴巴稍稍扁平,摆好e的口型。)

我反复调整顺序做了几次,学生都能准确说出,于是我告诉学生:“原来声音是可以有形状的,你们都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形状了。和你的同学互相做做这三个声音的形状吧,也让他猜猜你的口型是哪个声音。”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互相纠正口型,我不时进行个别指导。

这一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把握准了教学起点,并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孩子们生活中学的知识向语文新知识迁移,让他们感受到了每个字母都是有生命的、灵动的。

直观演示、突破学习难点,让拼音教学形象化

借助直观形象的图、教具和儿童常见的一些事物,让儿童的脑、眼、口、手并用,使抽象的符号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获得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接触各种感性材料,并进行细致的观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案例2:在教学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这条抽象的拼写规则时,教师课件出示单韵母小熊ü戴了墨镜跳来跳去的动画。

师:我们都知道j q x可以与单韵母i相拼,其实,j、q、x还可以与单韵母ü相拼呢。ü也是j、q、x的好朋友。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小熊ü活泼可爱,见到好朋友就摘墨镜、握手。

生:单韵母小熊ü很懂礼貌,见了j、q、x摘了墨镜再握手。

生:我发现ü和j、q、x在一起,两点要去掉。

教师依据教材插图,把这一变化规则制成了单韵母ü见到j q x时把墨镜摘掉再握手的动画。这一形象化的直观演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又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ü和j q x 相拼省略两点的拼写规则。

诗情画意、利用文本特点,让拼音教学情趣化

苏教版教材的汉语拼音部分,结合字母的音形特点,配上了色彩明丽,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图”,使得汉语拼音与情境图相得益彰,并结合图画内容,编写了一些朗朗上口的“语境歌”,让枯燥的拼音教学在充满画意的同时,也充满诗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本“诗情画意”兼备的特点,让拼音教学情趣浓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并且充分利用它,拼音学习就会充满诗情画意。

寓教于乐、遵循儿童特点,让拼音教学活动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只有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拼音教学活动化,才能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帮助学生学好拼音。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

1.排队。老师把声母、韵母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说:“现在我请声母、韵母来排队,比比看,谁站得又快又对。”

2.点名字。根据师生共同给字母编出的名字,如小椅子(h)、小撅辫(a)、小拐棍(f)等,请一个同学到前面点名字,一个学生分发卡片这样每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同学站到前面读出这个字母。

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如“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看谁送得快”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暂时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解除束缚、找准与识字教学结合点,让拼音教学开放化

苏教版教材突破了长期以来孤立教学汉语拼音的思路,在汉语拼音教学的每个单元后,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生字的字音,起到拼识、互相促进的协同效应。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拼音课堂“一张嘴”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让拼音学习变得充满情趣、丰富有效。

上一篇: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议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