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26 05:41:08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覃春燕,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成为“身心健康,聪明智慧、道德高尚,富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公民。教育要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以教师灌输和传授为主的阅读教学,是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上,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其学习过程是由教师把“已知”的知识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传授给学生,然后再按教师所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它产生的“被动性”,带来了“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削减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精神不符。由于它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削弱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必然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则不同,它关注学生独立地发现文本中的问题、获得理解文本的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与思考,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种阅读教学,这正是传统阅读教学过分看重“教师传授”所忽视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教学的现代性和创新性,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大胆革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不能较大程度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能力目标的设定带有强烈的有机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在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运行中,既要设计出探究的若干个“核心问题”又要设计延伸性“非核心问题”,使学生思维的聚焦性和发散性得到合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个性特征得到有效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正是着力于这方面的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搜索和处理信息之中获取新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学习个体。现以笔者执教过的小学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为例来说明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效果。

这是我在新接任的班级施教的课文。课前的一段时间,我注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所以,没过多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常有令人欣喜的见解。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邮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中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品质。

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发散性问题:文中的谁最令你敬佩?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议论开了:

“哈尔威船长最令我敬佩。在‘诺曼底’号邮船失事,船上混乱惊慌的时候,他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更让我感动的是,船长自己有逃生的机会,可是他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的每一个生命,最后随着轮船一起沉没。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敬佩船上的男人,他们听从指挥,不争不抢,照顾弱者,他们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我认为船上的妇女也表现不错。他们听从指挥,井然有序,对船上的人能安全逃生也起到关键作用。”

……

“哟,同学们的发言有理有据。对呀!‘诺曼底’号邮船上的人员各有各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心满意足,正要转入下个教学环节,却听到一个怯生生的声音:

“老师,我觉得肇祸船只‘玛丽’号的船员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看法是我始料未及的,教室里也立刻安静下来。我说:“吴平同学,请说说你的理由。”

“课文里这样写,‘玛丽’号也放下了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他们肇祸后不逃逸,而是赶来搭救遇难的人员。他们这种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停了停,接着伤心地说:“如果那次车祸,肇事司机不逃逸,我爸爸能得到及时抢救,也下至于……”

原来这样,难怪从接班到现在,我就觉得吴平“很不合群”,课堂上更从不发言。是失父之痛在折磨着他。肇事司机啊,你怎么这么没责任感呢?

教室里一阵沉寂过后,又是一场热烈的讨论,支持吴平的同学越来越多。

“对!肇祸船只‘玛丽’号的船员值得我们学习。”

“做人就要有责任感!”

有个男生站起来激动地说:“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弄得大家都笑了,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有些观点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你们真了不起!”

我接着作总结性发言:“是呀!文化大师余秋雨说过,谁也不想预约灾祸,但当灾祸降临的时候,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读文章,本应是一个过程,一个欣赏感悟、共鸣的过程,一个荡涤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而不该是一种目的,不该成为功利应试教育的牺牲陪衬。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关爱他人,热心社会,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激起他们灵魂深处的荡涤,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文化人。

每堂课对于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对学生可能是一辈子不可磨灭的记忆。因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正是产生了这样的好效果。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新课程 下一篇:加强学法指导,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