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时间:2022-09-26 04:57:55

谈如何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摘要: 对于我国现如今的中小河流而言,其中具有以下几个缺点:防洪设施太少、标准较低,甚至还有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一般的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洪涝灾害。

关键词: 中小河流;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P3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和环境载体主要来自于河流,其不仅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没有城市河流作为点缀,没有丰富的水面与城市景观相映衬,城市的文化内涵就不能充分展现。而且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为城市生活和生产提供就近水源,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基地。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各城市河流的开发现状参差不齐,致使河道萎缩严,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 中小河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河流现状

1.1 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城市河流由于大量承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都比较严重。在主城区河段,穿堤排污管道多而乱,而且向河道排放的大多是未经处理的污水,再加上沿河两岸居民及工商企业密集,居民任意向河道倾倒残土、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使条河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

1.2 河流水面被缩窄

由于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城市河流水面不断被人为缩窄,或者是水质污染严重时一埋了之。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城市调节雨洪的能力越来越低,一遇降雨,到处积水,损失越来越大。河道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加重了内涝发生的机率。

1.3 河流被硬化、渠化

当前,我国国内的城市河流治理工作已经投入重大力量,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出,以往的河道治理工程一般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河堤年年加高,且大都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方式护砌,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使人类自动放弃了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 存在的问题

2.1 防洪设施较弱,河道萎缩严重

由于我国国内的中小河流防洪设施太少、标准还比较低,其中很多都是处于不设防状态中,遇到一般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萎缩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2 中小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

中小河流缺乏系统的规划工作,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基本情况不清,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河流沿岸的城镇规模日益扩大,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远不能满足河流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

2.3 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近年来,有关“两工”政策取消,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日趋减少,使中小河流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 整治中小河流的对策与措施

1 对策

1.1 统筹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1.2 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对于工程量较大的工程,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依靠群众自筹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国家扶持一点加以解决。

1.3 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以及防洪与抗旱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除涝的要求,并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1.4坚持高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使用年限和效益的好坏,狠抓工程质量关,是治理河流的关键。

2措施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

河道治理不单纯是水利部门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搞好中小河流治理,首先应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地加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中小河流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树立河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 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先制订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 以生态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2.3 与上游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

中小型河流大都发源于山丘区,河道比降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 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塘坝等以减少河流泥沙,调蓄河道径流。

2.4 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依法做好开采河道资源费、采砂管理费、排污费等各种政策性收费的征收工作,提高河道管理部门的自身生存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治河专项资金,并积极筹措市、县配套资金,搞好社会融资和群众投工投劳,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强资金管理。

2.5 标本兼治,控制河流污染

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流水质的好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城市河流绝不应该是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接纳地,这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治理河流要标本兼治,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河流治理的根本出路。

2.6 要狠抓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四项制度

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中严把质量关,工程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和规范标准,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在工程建设中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质量监督部门要随时跟踪检查督导,同时要把工程建设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以工程质量为中心,切实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三 结语

对于现如今的社会而言,河流治理是一项极为繁复、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小河流治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这是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的具体表现。在治理时,全社会应上下齐心,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共同把生命之河治理好、保护好。

上一篇:浅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间数据交换技术应... 下一篇:常规风管设备安装施工做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