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和爱心助学生成长

时间:2022-09-26 04:18:31

用尊重和爱心助学生成长

摘 要:自卑心理是大学生重要的心理危机之一。对学生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解决此类案例的“1+6”模式和三大关键环节以及六大预防措施,对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尊重;自卑;“1+6”模式;启示

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处理过多种类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学生入学后因自卑而自暴自弃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王同学,20岁,身高155厘米,体型偏胖,是一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因家庭贫困,她从小生活节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夸奖、同学羡慕的对象。然而,进入大学后,看见身边的同学能歌善舞,时髦靓丽,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再加上总感觉自己在身高和体型方面也不如同学,便自惭形秽,不愿与人交往。她本想通过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找回自我,但一个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并没有如她所愿名列前茅,仅处于中上等水平。第二学期开学后,王同学老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就连宿舍同学也不愿交流,整天愁眉苦脸,寝食不安。这种自卑的心理使她逐渐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兴趣,躲在自己编织的网中,一度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一)案例分析

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还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害羞、不安、忧郁、失望等。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

本案例中,王同学主要是因为地位差异、自身条件和家庭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从人格上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个人条件、经济条件与人们的修养、知识、能力没有内在的、必然的、绝对的联系。这个学生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但由于自卑、自暴自弃,对自身发展和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解决方案

王同学的这种情况,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经过与她所在班班委和同宿舍同学的交流,笔者基本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为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笔者专门咨询了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1.采用谈话法进行辅导

在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坚持尊重理解与学生主体性原则,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她谈话。每当她有些许进步时,笔者都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其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用转移法增强其自信心

笔者努力引导王同学转变思想,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优势方面,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并学会发挥优势,正视不足,而不是盲目地用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比较。同时,笔者还帮助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协助她努力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鼓励她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

3.与其任课老师及本专业相关同学沟通

为了更好地了解王同学在上课期间的表现,笔者与其任课老师多次沟通,时刻关注她在课堂上的状态,并建议老师们多给她关心和鼓励,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除学习以外,笔者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几个同学带王同学参加活动,与她交心,帮助她进步。

4.注重亲情力量,联系家长共同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

通过沟通,笔者得到了王同学家长的支持。其家长主动到学校来了解她的情况,并在校外租房住了一段时间,用亲情的力量去感化她,帮助她克服自卑,重振自信心。

(三)案例处理的效果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王同学终于从自卑的旋涡中走了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在她的微博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感觉现在的生活真好,有亲爱的老师的关怀、可爱的同学们的相伴,更有老爸老妈的关爱,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我要和以前的我坚决地说声拜拜!所有关心我的亲人们,从今以后,你们将会看到一个自信、开朗的我,都放心吧!”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结果。笔者确定她已经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今后的她一定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三、案例反思及总结

针对上述案例,笔者进行了认真反思,归纳出解决相关问题的“1+6”模式和三大关键环节,并总结出六个方面的预防措施,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1+6”模式的主要内容其实并不复杂。“1”是指问题学生本人,这是解决问题的内因,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要学生本人的参与、认可。“6”是指六个方面的外部力量:辅导员、宿舍长、室友、导师、家长、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要牢记该模式,紧紧抓住内因,充分利用六个方面的外部力量,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一)为了能够真实可靠地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让有问题的学生写出书面材料,梳理问题的产生过程,谈谈涉及哪些人,有哪几个关键环节等。

二是让宿舍成员写出书面材料,与有问题学生所写材料相互印证,赢得同宿舍其他学生的支持,达到一人出问题多人受教育的效果。

三是征得家长支持,发挥亲情的特殊感化作用,让家长参与问题的化解。

(二)解决大学生诸如自卑等心理问题,可从六个方面入手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成员由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及相关学生组成,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班级网络交流平台。利用飞信、QQ、电子邮箱等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及班级成员的归属感。

三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是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五是密切关注节假日前后学生离校、返校情况,从住宿入手保证学生按要求离校、返校,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六是按照室友互助原则,从同宿舍室友中找出两名学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把宿舍之家营造好,避免困难学生被孤立。

四、案例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在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切实摆正位置,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全面接纳自己,对自我做到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价。

2.帮助学生调整现实和理想的“落差”

精神分析学者埃里克森认为,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其发展的关键点,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和解决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问题。“落差”太大,说明个体对现实的自我需求与环境及他人的评判和估价产生了偏离。因此,辅导员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这种“落差”,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自我认知意识发展尚不完善,要帮助学生调整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很容易出现类似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变,引导他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加强挫折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4.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档案,通过邀请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举办讲座、心理知识沙龙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自我心理辅导

在生活中,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加强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激励,实现自我心理辅导,使学生从自身出发,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责编:高 山

上一篇:英国6名校来华为学生找工作 下一篇:基层税务所长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