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9-26 04:06:49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以及环境的艰苦等众多原因共同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如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词:教师;成因;对策;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45-02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指一个人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急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生理综合症。长期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人们就容易出现情绪情感上的疲惫不堪,消极怠工,甚至对工作的厌倦的情况,而教师这个职业就显得尤为突出。我认为枯燥的工作和偏远艰苦的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较低的工作收入与社会认同感的缺失等共同导致了教师日益增强的职业倦怠感。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枯燥单调的工作和偏远艰苦的环境,使教师远离了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室和办公室、寝室三点一线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内容,这些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成了教师精神的桎梏。再加上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信息比较闭塞,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长期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连起码的新鲜感都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降低,就会有厌教、弃教的念头,工作创新从何谈起。

2.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使教师失去了工作的激情。教师的工作强度之大是许多其他职业无法相比的,以中学教师为例,每周带两个班的语文,要上20节课左右,同时还要完成集体备课、听课、批改作业和试卷等,起早贪黑,“两头见星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是教师工作的最好写照。在学校,教师往往扮演着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位个性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人身心疲惫,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3.较低的工资收入与社会认同感的缺失,让教师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教师尤其是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一直偏低。加之外界对教师职业存在着诸多误解,学生成绩不好,是教师没有教好;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教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总之,教师这个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二、教师工作倦怠的危害

1.教师对工作缺乏积极性,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2.教师对于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必然影响到学生,学生感觉不到来自于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身心方面很可能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

3.教师对工作缺少积极性,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不免出现迟到早退甚至离职的情况。这样也从一方面影响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学校应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应鼓励教师正确了解自我,认清社会,增加对社会的信心,增强对工作的信心,从而体会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2.教师应为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这样,教师们有了奋斗目标,就会积极学习不断奋斗,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走向成功。同时,这样也给校园建立了一个良好学习氛围。

3.身为学校的领导要为教师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们应多听听老师们的声音,让老师们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激发教师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们把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同时也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改革提出后,教师们大胆尝试新想法、新经验,积极改革。另外,学校对老师们应多理解多指导,尽力为老师们建立一个成功的平台。

4.建立机制。学校应建立机制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这其中要以评价机制为重点。通过评价机制,不但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应本着公平原则,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师们进行评价,让每位老师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绩和进步,激励教师不断超越自己,永远保持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5.搭建舞台。学校要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多彩的舞台,使教师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给予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展课内比教学、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对教师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6.个人努力。要想消除职业倦怠,除了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教师自己的努力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是教师勇于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动力源泉,因而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最好“催化剂”。其次,教师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方法来缓解自身压力。例如,教师们应多交些朋友,多与人交流,心情沮丧的时候,多向朋友们倾诉,这样及时化解压力,避免了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缓解疲劳,放松心情。

7.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了解社会和人民对教育的期望,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对教育和教师职业的认同,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教师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师职业倦怠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将他们置身于如此不堪重负的心境中,职业倦怠会教育出更多失败产品。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同时,作为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多方面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从职业倦怠中走出,重新焕发精神面貌,享受到这份闪光事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任仲儒,黄富.以师为本,人文关怀——谈谈如何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泥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21.

[2]陈瑞.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文教资料,2010,(05)25.

上一篇:咸宁市电大远程教育辍学分析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如何讲好时域取样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