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温润学生心灵

时间:2022-09-26 02:40:15

以爱温润学生心灵

做班主任工作多年,时常遇到一些冷漠自私、“刀枪不入”的学生,如何调适这些学生的心理,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用爱心温润学生的心灵。

一、贴近学生,策略交心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根源。学生的情感冷漠也有诸如社会影响、家庭状况、应试体制、教育方式、性格差异等多种原因。情感冷漠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通常情况下具有是非观念模糊、爱心和责任心缺失、荣誉感及羞耻感低、合作意识差等问题。情感冷漠者大多内心空虚,精神上缺乏关爱,从而疏远班集体,对老师的爱护和关心疑惧和对立。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作为教师,要想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就需要放下“架子”,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其内心世界和思想动态,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解读他们的灵魂,近其心、进其心、健其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他们内心深处的能源照亮其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向善、趋美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德智并举,内外兼修

魏书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成功,是培养优秀品质的成功”。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而且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教师职业的“一岗双责”,决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时,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对除学习之外的周围的一切漠然视之。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也势必导致与学生心灵的疏远,没有民主和谐、亦师亦友的平等师生关系,学生感觉教师以分数论英雄,教师感觉辛辛苦苦,却教了一群“白眼狼”,教师的职业挫败感也由此而生。全年级第一的他我们全年级教师没有不认识的,认识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自不必提,第二个原因是他打架斗殴,欺负同学,顶撞老师,自私自利。记得初一开学第一天他就把一个同学的脸打伤了。老师们都说,这样的学生百年不遇。今年分班,他竟然被分到了我们班,拿着名单,我就开始琢磨,如此聪明的一个孩子,一定是个可造之才,我要先下手为强。于是我提前来到他身边,把名单递给他,说:“我想拜托你一件事,能帮我管理这个班吗?”谁知学生不假思索立即回答“不乐意!”幸亏我有心理准备。接下来的日子我慢慢地领教了他,迟到、不做值日、不完成作业、不排队……唯有一样,上课听讲特别认真,每次考试成绩都非常优秀。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教会他做人远比教给他知识更重要。我开始在学习以外的方面关注他,和他谈心,安排他做事,慢慢地潜移默化,给他找成功人士的故事看,给他讲什么是真正的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有些好转,但没有改变他自我的本质。一次他不擦黑板顶撞了我,我没有批评他,我偷偷地找来了他的家长,想了解一下他在家里的表现,想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诉说着我对他的关爱,对他的喜欢,以及和他的交流我有些哽咽,留下了委屈的泪水。没曾想事情过后,他变了,主动做值日,帮老师送作业,主动管理班级。那几天正值班干部换届,他竟然主动竞争当班长。我以为是家长的功劳,就要打电话对家长表示感谢,谁知家长的电话先到了,对我深表谢意,说孩子在家也变了,吃完饭知道洗碗了……怀着好奇,我找到他,他神秘地笑着说:“老师,我错了,我那天以为你找我爸爸来告状,就趴在门上偷听,我从来不知道你那么喜欢我,那么看重我,以前的我太不懂事了!”听着这些话,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孩子的心都是闪亮的,只要我们倾注爱心,他们都会被点燃。

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不仅要研究教材课程,还要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还要做学生生命中的引路人,做到以“德”为首,以“智”为重,以“德”促“智”,德智并举。

三、以爱为基,温润心灵

裴斯泰洛奇曾经说过,“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是构建持续的爱的教育。许多教育失败的例子表明,不是因为教师不够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没有始终如一的热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颗冷漠的心都是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冷漠的学生在抛弃自己的过程中必然承受了种种心灵的折磨,这岂是教师几句体贴的话语或片刻执著的奉献所能改变的?没有谁能抗拒无所不在的爱和细致入微的关怀,面对“刀枪不入”的学生,我们唯一的方法是比冷漠的学生多一分执著,多一分坚守的勇气,让学生“在爱中学会爱,在关怀中学会关怀,在体谅中学会体谅”。班上有一个学生我刚接手的那天还没见他人,我就被政教处请去,说是他纠集社会青年打架斗殴,屡教不改。我一进屋就看见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正横眉冷对地看着政教主任。我没有批评他,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的表情丝毫没有改变,无奈之下我偷偷地联系了他的家长,岂料家长的答复是“老师,你不用管他,我就当没有这个儿子……”这下我明白了要教育好这个孩子非一日之功,他长期被忽视和冷落,要想改变他需要慢慢来。接下来的日子,我有意地接近他,发现他字写得很漂亮,我就让他做我的小秘书,每天早上我晨会说的内容就让他帮我记录,慢慢地帮他找回一些自信。可是这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他依然是小错不断,影响老师上课。对他来说,批评教育如同耳旁风。每次他因犯错被送到我跟前,我都不批评他,和他谈点他感兴趣的事情。一次我发现他在走廊上站着,挺冷的,他却只穿了一件短袖衫,我什么也没说,到教室把他的外套拿出来给他披上,说,“别感冒了”。一次,他因和同学打架,处理完了早已经过了吃饭时间,我买来饭,假装严厉地和他说,“吃饭!”谁知他吃着吃着竟然哭了,说,“老师,我错了。”

四、家校合作,多方配合

教育是一个系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成效。教师要和家长加强沟通、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是矫正孩子冷漠心理的首要条件,孩子不仅需要呵护,更需要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鼓舞和引导孩子,激发孩子“感恩知足”的感激之情,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并且将这种情感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只有家庭、学校通力合作,多方配合,才能使学生摆脱冷漠心态,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的熏陶,而且是全方位的人格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面对冷漠的学生,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用润物无声的爱去感化他们,培养其爱心、责任心,学会与人分享,帮助他们学会关爱,学会与人相处,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事物。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1.

[3]吕冬青.沟通的艺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1.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永铭中学)

上一篇:启迪学生思维 培养数学智慧 下一篇:活着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