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时间:2022-09-26 02:17:31

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

摘要 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教学特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以提高药学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38-02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与社会自然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药学边缘学科。其是药学专业课程实践与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课程,是药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当前由于学科内容的枯燥,加之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得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教学与应用实践难以有效地结合。高职教育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教学方式。药事管理与法规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但药事管理与法规理论性强,故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特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药学类边缘学科,该学科应用社会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药事活动及其管理规律。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课程实践与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课程,是药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是寻求解决药学实践的方法和技巧的途径,是药学服务的保障。

药事管理学与法规是我国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导向为解决普通大众的各类药物应用问题,内容包括药事管理及其基本规律。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为药学理论知识及生产实践提供联系的纽带。高等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应用实践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药学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生产、检验、销售等方面工作,在工作期间难免会涉及药品的研发、质量监管及经营管理等一系列药事管理工作。因此,药学毕业生只有熟悉了药事相关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管理的法律法规,才能适应市场职业需求[1-4]。

药事管理学与法规属于管理类学科,课程内容更新快,涵盖的知识面广,应用性较强,具有描述性内容多、语言严谨、部分涉及药品管理法规的内容语言较为抽象等特点,这都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该门课程由于理论概念较为抽象,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繁杂,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教学模式仍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缺乏案例分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因此,应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从而为快速发展的药学领域提供所需的人才。医药高校应深入探索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5-7]。

2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策

2.1 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群对职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而科学设定。培养对象指向未来的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房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合药事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了解药学事业社会现状,加深对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培养学生的药事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岗位现场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引入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药事法规的内容不仅在于记忆,更在于理解。结合案例教学可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和理解。例如在假、劣药的定义以及按照假劣药论处的几种情形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记住几条法规远远不够。根据“依照本法必须批准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以“格列卫”事件为例,主人公将印度生产的具有同样疗效但价格更为低廉的“格列卫”带回中国供更多经济条件较差的白血病病友,虽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但却触犯了“假药”的界定,因为该药品并未经过我国批准,是不可直接进口的。通过案例讲解,学生加深了对该条例的理解和记忆。

2.3 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药事管理与法规的传统教学方法系统性较强,给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传统教学方式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活跃度不够,往往被动地接受课程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任务的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几项中心任务,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强,有利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互动协作学习。同时,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体系进行总结梳理,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能得了提高。

2.4 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由于药事管理学具有社会科学属性,课堂教学应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车间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可请药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介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使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方面的最新信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毕业后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2.5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这种考评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重视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2点:一是改变药事管理学传统期末考试方式,其成绩评定应按比例设置,实践教学成绩应占相当的比例,以引起学生对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药事管理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最好的考核形式就是形成性考核。即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学习结果的阶段性考核,考核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表现和实践效果。通过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开放教育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定合理的实践目标,引入案例,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韦正.地方高校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大众科技,2015(2):95-96.

[2] 张雪,孙铭.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32):198-199.

[3] 陈磊.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5(7):175.

[4] 孙志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药事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4(2):95-98.

[5] 闻正顺,曲有乐,欧阳小琨,等.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管理观察,2014(9):90-91.

[6] 黄和平,陈卫东,黄鹏,等.安徽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7-79.

[7] 雷志钧,罗跃龙,夏新华,等.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调查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155-157.

上一篇:在材料中感受视触的质感美 下一篇:阜阳市大棚草莓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