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沼气发展浅析

时间:2022-09-26 12:32:45

山西省农村沼气发展浅析

一、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我省农村沼气用户已达到了70万户,年可处理畜禽粪便1300多万t、生产沼气2亿m3、年均节约煤炭136.8万t,相当于240万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万t、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3.4万t。同时通过节省燃料、节约化肥、农药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各种途径,年可使广大沼气用户增收节支10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沼气已在农业循环经济和农村节能减排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7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9年12月,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中,承诺中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时代。农村沼气建设通过上联养殖、下促种植,变“三废”(人畜粪便、秸秆、生活垃圾)为“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走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省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实事,斥巨资加大发展力度,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全省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各级领导、广大群众最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使用率不高。造成户用沼气不使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问题。

我省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晋西北地区比较寒冷,如果越冬管理措施不当,容易造成沼气池冻裂而报废,使用率下降。

2、人的问题。

沼气池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嫌贫富不爱”的项目,同时也是“嫌懒爱勤”的项目,也就是说,由于自筹资金相对较大(约2000元/户),太贫困的农户无力承担,富裕农户嫌麻烦而更愿意选择电、液化气等清洁、方便的炊事能源。同时,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需要勤进出料、勤搅拌、适时大出料等细致、认真的工作,对于那些认为沼气池建成就一劳永逸的农户也不适合沼气池的使用。而且目前的沼气用户主要是留守在农村地区的“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知识背景、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弱,也影响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

3、原料问题。

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提倡健康养殖、人畜分离,致使许多地区农民已无养殖习惯,发酵原料短缺也是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4、服务问题。

我省2007年开始安排服务网点建设,而户用沼气项目早在2001年就开始安排,服务网点的安排远远滞后于户用沼气项目的安排,同时由于服务报酬低、收费困难等问题,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沼气技工没有真正把沼气技术服务当成一项职业来做,多数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一支技术过硬、力量充足、服务可靠的队伍,召之不能来、来之不能战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一些服务网点难以为继。部分地区半拉子工程、沼气池闲置、越冬管理不到位、沼气用户得不到及时有效服务和培训以及沼气池出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等问题的依然存在。

5、工作经费问题。

由于没有管理工作经费,“粮草”不到位,许多市、县存在无差旅费、无交通费、无资料印刷费等的问题,在项目申报中就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致使各市2006、2007两年申报农村沼气项目均超9万户、2008、2009两年锐减至4万多户和1万多户、2010年以来每年不足万户。

6、三沼综合利用问题。

“三沼”综合利用,是农村沼气真正的生命力所在,是农村沼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是解决当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省这几年,特别是2007年以来,沼气建设任务重、要求严,各市、县在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建设质量的提高上下足了功夫,在“三沼”的综合利用方面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正是由于重视不够,使得“三沼”综合利用滞后,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广大沼气用户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点灯、做饭省了些电、省了些煤的效益,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用于沼气池的管护,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导致了部分农户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沼气使用率偏低等问题的出现。

三、几点建议

1、要由全面开花向“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变。

多年来,我省的农村沼气一直考虑要全覆盖,要使沼气项目的“阳光”普照全省,致使目前全省115个农业县区有112个县都在建设沼气,而由于气候原因,真正适宜农村沼气发展的地区应该在我省的太原以南地区,太原以北地区除个别县外,沼气发展的适宜性较差,这也是造成全省沼气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今后农村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在技术的选择上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在各市的项目安排上,也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同时大力发展吊炕、炉灶改造、太阳能利用等多种农村能源技术,在全省农村地区形成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用能格局。

2、要由“单打独斗”向融入大农业转变。

当前,沼气建设是循环农业的纽带,它上联养殖(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下促种植(沼渣、沼液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目前规模化养殖没有建设沼气的愿望和要求,一些企业要项目也仅仅是为了要资金,种植业也没有将沼渣、沼液的使用列入议事日程,各级能源办这几年任务重、压力大,没有精力认真做好“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同时,不同的单位由于本身所从事的技术推广和争取项目的需要,对循环农业又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和阐述,造成了各自为政、各自搞各自的“循环农业”的局面。为此,建议整合农业资源和资金,将不同单位的“循环农业”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同时要体现项目管理的统一性和技术指导的多样性,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项目管理,各下属事业单位将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技术承包、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引进、整合、创新,必要时进行技术研发。

3、要由重建轻管向全程控制转变。

由于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各市、县全神贯注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进度,对建成后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操心不多,甚至不闻不问,使部分市、县有数量无质量,建成就意识着报废。所以建议在彻底摸清当前全省70万户沼气用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规范服务网点建设、运行,积极探索运行机制,并开展以乡村服务网点为基本单元、领办技工为技术骨干的沼气用户建设、管理、服务的全程控制试点,从而达到农户受惠、技工受益、企业受利、政府受誉的多赢目的。

4、要由单一模式向技术整合转变。

要积极开展率领粪便结合秸秆发酵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支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尝试研发,将沼液研制成浸种液、杀虫剂、添加剂等,将沼渣开发成有机肥料、饲料等,充分利用沼气和其他附加产品,增加其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推动农村沼气由单一的畜禽粪便发酵、砖混结构建设向多种发酵原料、多种建设材料、多种工艺流程转变,从而逐步实现农村沼气事业的工厂化、产业化。

5、要由地方申报项目向规划先行转变。

要高度重视农村沼气规划的编制工作,变由各级无序申报项目为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申报项目。要真正使规划成为切合区域实际、指导行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成为规划期内项目安排的依据。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外语院校图书馆赠刊的管理与利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