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沼气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13 01:30:03

山西省农村沼气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省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菇”、“一池三改”、“一池五改”等能源生态模式和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1年底,全省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70多万户,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万多户,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机构从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达360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沼气技工2万多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沼气建设,中央1号文件连续8年提出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山西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2007~2008)将沼气建设列入省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之一,去年又将农村沼气列入“气化山西”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省财政每年除配套国家沼气项目资金外,拿出5000万元(最多年份2亿元)支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二、存在问题

1、沼气池使用率较低且不平衡。

根据国家和省近两年组织的几次大调查,我省的户用沼气池平均使用率一般在70~75%之间,但极不平衡,有的村使用率高达95%以上,有的村使用率不到50%甚至更低,整体上讲中南部地区的使用率高于北部地区。

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低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沼气池的比较效益低。目前我省的大部分沼气池的主要功能是做饭,年节省煤炭开支1200多元,一个普通小工外出打工每天100元以上,沼气池产气付出的劳动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低于从事其他劳动,因此不少农民不愿意在沼气池上投入劳动。二是我省气候较寒冷,如果越冬管理措施不当,容易造成沼气池冻裂而报废,使用率下降;三是原料短缺,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提倡健康养殖、人畜分离,致使许多地区农民已无养殖习惯,发酵原料短缺也是使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服务跟不上,由于沼气建设的社会定位不明确,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的机制不健全,致使沼气用户得不到及时有效服务和培训以及沼气池出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等问题依然存在。五是替代能源使用方便。我省不少沼气用户用电磁灶代替沼气灶做饭。六是沼气用户全家外出打工或进城陪孩子读书,崭时弃用沼气池。

2、沼气池建设缺乏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一厕所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5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初步估计,我省有一半以上的沼气池没有“三改”。

养殖小区内小型沼气工程建设没有国家标准,同时也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用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3、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

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前几年,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仅2007年我省建沼气池达22.9万户,由于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市县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漏气不能使用。

4、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使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2007年~2010年期间,由于我省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点不着,出现较多的启动故障。由于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因此无法处理这些故障,直接影响到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5、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落实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

截止目前为止,我省虽然已建立起11个市级沼气区域服务中心、74个县级服务站、3400多个乡村服务网点,但真正的长效服务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运行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乡村服务网点,沼气技工的服务报酬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目前技工的服务工资多数是靠村委会(少数靠县或乡)补助一点,但收入水平大大低于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不少技工给沼气用户义务服务,大大挫伤沼气技工从事沼气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6、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偏低。

承担大中型沼气项目及运营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属于微利企业,利润低、风险大,自身营利能力差,自筹能力较弱。目前的扶持政策为:政府投入比例为55%(中央投资35%,省级配套20%),要求企业承担45%,企业筹建难度较大。由于资金压力,使相当部分有意愿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并开展循环农业建设的养殖企业知难而退。

7、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我省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万多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未能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不能满足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对策

1、加大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建立农村沼气管理机构,配强配齐人员、装备并保障工作经费,归属农业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建立专门的沼气管理员队伍,负责对农户进行培训以及对沼气池的日常管理和沼气用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完善县、乡、村三级沼气池技术服务网络,向强化服务、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同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服务技工的工资问题。充分利用农民合作社等现有资源开展沼气建设管理和设施维护。同时要开展有偿服务试点,逐步向市场化服务发展。

2、提高大中型沼气项目政府补助标准。

基于沼气建设的公益属性,建议将政府投入比例提高到80%(中央投资35%,省级配套提高到45%)。确保“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用一个”,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我省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综合利用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

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开展“三沼”综合利用试点,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积极引导农户从单一用气向综合利用转变、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将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发展“猪-沼-果、菜、粮”等农业生态模式以及设施蔬菜基地,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4、制定鼓励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政策。

制定适应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使用的优惠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减少常规能源消耗,促进农业和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农村沼气使用补助试点,每使用1m3沼气政府补贴1元,以财政手段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使用。

5、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

制定资金投入、信贷、用地、物资供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环保、可再生能源补贴、发电上网及电价补贴等相关配套政策,执行更加严格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小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排污标准,鼓励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沼气建设。制定小型沼气工程、联户沼气、沼气综合利用等地方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出台《山西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促进农村沼气标准化发展、法制化管理。

6、加强沼气建设技术交流和引进的力度。

积极开展省内外交流,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在高起点上发展我省的沼气及其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同时,要吸引省外优秀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积极投身到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中来,不断提高沼气建设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

7、科技支撑引领发展。

沼气工程是连接养殖和种植的纽带,是现代循环农业建设的核心,随着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许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需要今后加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予以重点研究和解决。这些技术包括:前后处理与厌氧消化一体化沼气装置及其工艺技术研究;沼气工程太阳能主动式加热和整体保温装备与技术研究;沼气发酵营养调配机理与高产发酵技术研究;沼气发酵剩余物综合利用装备与施用技术研究;沼肥特性及其对农作物品质和生产特性的影响研究;低温、高产沼气发酵菌株接种及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上一篇: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研究 下一篇: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