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暴雨后的城市内涝

时间:2022-09-26 12:19:13

浅谈暴雨后的城市内涝

摘要: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由于发展快,各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也普遍缺乏特大城市的洪涝防治经验,因此,应该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的现状,在剖析引发城市内涝成因的基础上,反思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之处,并从规划理念、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上入手,本文就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及城市排水规划管理的改善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浅谈;暴雨后;城市内涝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和各种媒体的不断发展,我们能了解到的因暴雨内涝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报道屡见不鲜。对于我国的东三省,在夏季暴雨多发区依旧会形成暴雨内涝,降水量大多超过了170mm。这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城市暴雨导致的多元灾害已不是简单的自然灾害,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城市暴雨的波及面广、冲击力大,为城市带来的次生灾害会严重影响公共安全。

一、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一)地下空间缺乏相应的防涝建设

由于城市的建设用地非常有限,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把大量地下空间开发成为地下商场与地下停车库,此次的内涝重灾区,大量地下车库被淹,居民损失惨重。在新规划出台前,对车库的建设并没有硬性规定要使用预防雨水倒灌的设计,导致之前的很多车库,人口平平、和路面相连,没有做任何防涝措施,一旦大雨,积水很容易灌人车库,造成车辆的破坏。比如此次内涝区内,中山医院地下车库入口处建有一个立坡,能有效阻止雨水进人车库,反之,基金大厦的地下车库人口与地面持平相连,结果就被淹了。

而此次内涝中被淹的下穿通道,多是建设之初未充分考虑排水要求,对周边情况和通道积水不够重视,没有预见性。一旦被淹,导致道路中断,通道内车辆被淹,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更有甚者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天气增加。近年来,全球出现极端天气现象,这种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近20年来,我国南部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爆发城市内涝灾害事件日趋增多除此以外,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遭受强降雨事件的频次也明显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变暖,影响了全球水循环过程,极端降雨情况出现的事件不断增多。并且,区域降雨分布格局的改变和降雨的不均匀性导致我国城市出现内港和缺水两个极端现象。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特大暴雨,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情况。例如,2012年7月21曰北京市城区遭遇61年来最大降雨,部分低佳地区和路段出现严重积水,造成城市严重内涝。

(三)地理条件因素

1.地形复杂地区自然排水不畅。城市的地理、地势条件是构成城市内错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建设用地选址一般倾向于地势较高和环境较好两个条件,地区生态系统有良好的排水机制,可一定程度地避免城市内错灾害。但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逐步在地势平坦或低洼地进行,人工化的城市环境改变了雨水汇流机制,导致低佳地区自然排水不畅。

2.自然洼地缺失导致人工挂地成为积水点。城市空间扩张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特性,把原本具有自然蓄水功能的水塘和湖泊等自然洼地填为建设用地,降低城市水体调蓄雨洪功能,增加地表径流。同时,一些城市建设形成了人工洼地,例如立体化的道路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和立交桥的地下涵洞等。当城市发生强降雨时,人工桂地排水不畅,容易成为雨水积水点,引发城市内错问题。

(四)人为因素

城市规划理念落后。传统城市规划注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城市复杂空间和城市安全的重视度不足,需要利用更多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共同解决城市灾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错问题也日益严重,过去仅依靠给水排水专业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即主要利用灰色基础设施组织排水,不能从根源上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五)极端天气不断增加

我国的气候特征是一年中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一般集中在6-8月份,暴雨天气多且分布集中。短时间内,市区就会形成很深的积水。我国南方地区还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引起降雨的特点是降水量大且时间短促。降水量越大,需要排放的雨水就越多,对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形成的压力也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城市内涝。加之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不合理的、过度的开发,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给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的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城市的高速发展严重滞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硬地面积不断增多,暴雨天气带来的强降水有很大一部分滞留在城市的地表。城市地表积聚了大量降水,而城市地下排水不畅,导致城市内涝灾害日趋严重。换言之,虽然城市基础建设投资较大,但经济回报并不明显,并且往往涉及到城市道路、原有建筑、土地规划和使用等问题,这也正是城市排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关键所在。

二、城市排水规划管理的改善方案

(一)避免次生灾害

人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工业垃圾的处理和分类,正确认识城市发展对水循环的影响。此外,做好应急避难准备也是对防范内涝灾害的有利保障。

(二)城市建设与排水设施协调发展

土地的高强度开发使排水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城市的开发建设是城市美化的一个方面,但对于城市的排水规划建设而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在保证城市正常排水的前提下,开展城市美化建设。如果二者不能按适当比例协调发展,则必然会在暴雨带来大量降水时产生严重的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道路建设维护和排水管道的并向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规划与实践的一致性,不能仅限于纸上谈兵。

(三)健全排水制度,组建应急团队

暴雨降水具有突发性,因此,要在城市中建立防洪堤坝,24h实时监控流经城市内部的河流、湖泊。此外,还应在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多发区修建地下排水管道,以处理大量的积水。在日常维护中,应保持内、外流河的通畅,定期清理河道,从而确保暴雨带来的大量降水可通过管道排出。

(四)建立极端天气监测诊断预测系统和人群分布预警系统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从2008年开始,国家重点支持“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经过科技工作者的刻苦研究和反复试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极端天气监测诊断预测系统。这套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能力,连续几年成功预测了主要降雨带的分布,为我国部分地区预先做好防洪准备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城市还可以建设一些雨水收集工程,利用这些雨水灌溉城市绿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五)推动城镇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编制

不断提高市政排水规划设计水平,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服务于发展。通过系统规划、提前设计,科学布局排水管网,确定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和泵站等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雨水滞渗调蓄设施、雨洪行泄设施、河湖水系清淤与治理等建设任务,做到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接轨、保证排水设施用地控制与区域控制规划相衔接、实现排水管道建设与道路新建工程同步实施,推动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使城市排水能力更加契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六)加强管网排水和河道排水的配合协调

市政排水管网和排水河道共同组成了城市排水体系,2者只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才能确保防汛安全。因此:①在制定城市河湖汛期雨洪调度预案时要重点考虑河道水位对市政管网排水的影响,对骨干排水河道一定要按照“确保安全、兼顾景观”的原则,通过合理调度保持科学的汛期运行水位,确保河道水位不影响雨水自流排放。②市政部门和河道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上的沟通,根据各市防汛指挥部门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调度准备,提高闸门启闭反应速度,避免因时间延误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城市暴雨频发,城市内涝问题受到多方关注,导致城市内涝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上,首先应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将LID理念运用到雨水系统设计中,从传统的初雨弃流及尽快将雨水排走转变为雨水入渗和调蓄,注重源头控制。理念的转变辅之以适当的工程手段及措施,提高设计标准,合理选用设计参数,加强管网的维护及管理等,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城市雨水排放顺畅。

参考文献:

[1]吴庆洲.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9.

[2]吴庆洲.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J].中国三峡,2012,07:22-27.

[3]吴庆洲.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J].中国名城,2012,10:4-13.

[4]刘金星.城市暴雨径流模型及透水式管道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

[5]李云虹.暴雨后的城市危机[J].法律与生活,2011,16:10-11.

上一篇:浅论城市低碳精明增长的原则与经验 下一篇:浅谈当代中国建筑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