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机制

时间:2022-09-25 11:23:03

浅谈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机制

摘 要: 针对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实现衔接的几种手段,以及衔接机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这些衔接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测和理解语篇。

关键词: 衔接 语篇连贯 机制 功能

1.衔接(cohesion)的提出

纯理功能在功能语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礼德(1985、1994)认为纯理功能由三部分组成: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衔接是韩礼德为了探讨语篇如何连贯而提出和进行研究的,因此它是属于纯理功能里的语篇功能。在这里连贯(coherence)可以被视为衔接的目的,而衔接则为连贯的手段,使用衔接就是为了达到实现连贯的目的。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衔接是通过语法和词汇手段来实现的。但很多学者因此把衔接误解为语法或词汇概念,更有人把衔接看做是形式范畴。这些观点在根本上没有彻底弄清衔接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明确指出:“当话语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据此可推断出语篇中两个不同部分在语义上的关联。

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的手段做了全面分析,他们认为,衔接主要通过两个层面来实现,其一是语法层,其二为词汇层。语法层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层包括重述和搭配。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分支。比如,照应有指内和指外;替代有动词性替代和名词性替代;省略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连接的种类更多,包括递进、转折、因果和时间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韩礼德和哈桑衔接理论的基础上做了发展,胡壮麟将衔接手段扩展到语篇的主位推进程序、语音系统和语篇结构等。此外,Widdowson指出,有些小语篇本身没有运用显性衔接手段,但语篇意义仍然保持连贯。这种非显性衔接手段的成功运用离不开其中各个部分之间隐含着的某种使它们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的语义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衔接的实现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包括显性的,也包括非显性的。借助这些手段,语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实现了关联。

显性手段是把语用预设标记和语用预设对象置于语篇内,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推敲出其语义关系;非显性手段则无法从语篇内找到语用预设标记和语用预设对象,但我们可以结合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经过推理发现其语义关联。这种语义关联是着眼于局部语篇各个部分之间的语义关联,它有别于连贯的整体语篇的语义关联。

2.衔接机制的类别及其运用

2.1显性衔接

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说话人的编码努力,使其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和听话人处理话语所作的努力,从而实现话语的最大关联,显性衔接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语篇生成的过程中。

2.1.1音系衔接手段

在诗歌文体中,音韵包括头韵、尾韵、母韵和节奏等韵律特征经常被作为衔接手段。下面的例子就通过几个拟声词及其同一尾韵的运用,表达谋篇意义上的衔接。

(1)My souls,how the wind did scream along!And every second or two there’d come a glare that lit up the white-caps for a half a mile around,and you’d see the islands looking dusty through the rain,and the trees thrashing around in the wind;then comes a hwhack——bum!Buml bumble-umble-umbum-bum-bumbum-and the thunder would go rumbling and grumbling away,and quit——and then rip comes another flash and another sockdolager.

在这段描写中,画线部分-um尾韵及“rumbling”和“grumbling”两个词的运用,把天空打雷时的动态情景极其生动展现于眼前,给人强烈的感观感应。那种“轰隆隆”的电闪雷鸣声同时也构成一种衔接手段,用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2.1.2语法衔接手段

韩礼德和哈桑对语法衔接手段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的描写。需要指明的是:

第一,在照应中,根据指称对象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内指(endophoric)可以分为指前(anaphoric)和指后(cataphoric)。但因为指前的语义关联比指后更容易被说话人所理解,并且在上文中出现,所以更具有普遍性。例如:

(2)Mary is a nurse and she works in a big hospital.

(3)Listen to the news:Halliday will come to our university.

在(2)中,she指上文中出现的Mary,而(3)中the news的内容则在其后出现。明显前一句话更能减少听话人处理话语所做的努力,语义关联也更紧密。另外,外照应(exophoric)和比较性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不能混淆。如果所指对象不在语篇之内,而在语境之中,就属于外照应;反之如果要比较的对象在上文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过,就属于比较性照应,例如:

(4)You have got another book.

其中的you属于典型的外照应现象,因为其参照点存在于语境中,而another则要根据上文内容而定。如果上文语篇中提及过book,那么根据语义关系可以认为这里的another属于比较性照应;反之如果在言语进行过程中始终没人提及过book,那么这里another所起的衔接应该归为外照应范畴。因为它所比较的对象存在于语境中,不是语篇中。

第二,在省略的用法中,大多数情况是省略的成分和可复原的成分在语法上完全一致,即使被省略的成分不在语篇内,在语境中也可以找到。例如:

(5)Have received this from my brother.

显然,句中被省略的是I.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总是存在例外。有些时候,句中被省略的成分不能与可复原的成分在语法上保持完全一致。例如:

(6)The solider sent the candy to each child who had asked him to.

从意义上看,这个句子省略的是send the candy to himself,而不是send the candy to each child,根据语境,因为这里的who是指each child,所以可以推断出后面省略的应该是send the candy to himself。

第三,一般情况下,使用重复是为了取得强调等特定修辞效果,从而增强话语的语境效果来帮助话语衔接。但为了避免重复被指称与被替代的词、短语或从句产生歧义,减少说话人的编码努力,也减少听话人处理话语所做的努力,我们尽量遵循“经济原则”,用人称代词(it,she,he等)、指示代词(this,that,here,there等)和比较词语(more,other,the same as等)等内照应的词来代替。

2.1.3词汇衔接手段

词汇搭配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其范畴非常广泛。它包括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部分——整体关系的词及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这些词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使语篇中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之间保持语义连接。一般说来,当语篇中出现一个词时,与之相关或相联系的词很有可能会在下文中出现。比如,当提到flower时,rose,peony,lily等这类的花便期待可能在下文中出现。当这类词真的出现时,前后句子便在语义上衔接起来。因此这类搭配有助于使读者对下文及整个语篇进行预测。当词汇搭配扩展到整个语篇,能够搭配的词项就不止局限于两三个,而是组成一条词汇链贯穿于整个语篇,我们称之为搭配链(collocation chain)。譬如animal—livestock—sheep——lamb;school—classroom—teacher—student.

2.2非显性衔接

与显性衔接截然不同的一种衔接机制是非显性衔接。说话人无法从语篇中找到语用预设标志和预设对象,而只能根据前文话语提供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义信息等因素进行推导,建立这些话语之间的衔接,理解隐含的语义关系。非显性衔接中省略的部分根本无法从语篇中得到,只有听话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张德禄认为情景型省略是一种句子级更大单位上的省略现象。举例如下:

(7)H:That’s the phone.

W:I’m in the bathroom.

H:Ok.

表面上看这三句话似乎毫无干系,妻子的回答似乎不是丈夫所期待的去接电话或不去接电话。而是讲述了她现在的行为having a bathing,但对当事人——她的丈夫来说,她的回答无疑是委婉地拒绝,因为妻子在洗澡,无法接电话,他非常理解地说Ok.如果把这三句话补充完整,那么隐含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8)H:That’s the phone.(Are you free to answer it?)

W:(I can’t answer it now,because)I’m bathing in the bathroom.(so you’d better answer it now)

H:Ok.(Since you are bathing now,I will go to answer it.)

通过补充完整把非显性衔接转换成显性衔接,这样补充后的句子更具有连贯性和语篇的完整性,读者也更容易理解,省去了处理话语所做的努力。

3.结语

正如韩礼德和哈桑所说,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具有整体性。而衔接正是在构成语篇的整体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存在于语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构成语篇的语义关联,并用来作为实现语篇连贯的手段。因此我们说衔接属于三大功能中的语篇功能。衔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至于说话人选择哪种衔接手段,要由话语产生时交际双方所共处的认知环境所决定。恰当的衔接有助于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衔接,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参考文献:

[1]M.A.K.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Press,1976.

[2]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2000.

[3]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Linguistics:a course book[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reflections on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张德禄,苗兴伟,李学宁.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上一篇:汉语人称代词的转指用法 下一篇: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