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合作视角下广西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25 11:05:24

中国—东盟合作视角下广西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化,对广西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高专文秘毕业生作为中国—东盟合作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推进课程改革以提高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文章认为,应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中增加中国文化、东盟文化课程课时量,增设英语课程,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深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头堡”,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跳板效应”显著增强,给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扩大了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同时也对人才结构、规模和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高专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秘人才又是中国—东盟合作不可或缺的人才,应该在广西或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人才供给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推进广西高职高专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和输出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优化广西教育结构、人才结构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内在要求,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纵深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笔者认为,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增加中国文化、东盟文化课程课时量,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历史文化素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合作战略的实施、推进,要实现的是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共赢,具有多重效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合作的深度、广度达到什么程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双方的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且与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认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历史文化对双方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多民族聚居的广西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风格的文化体系。如壮族的铜鼓文化,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也是广西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以上所述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逐渐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同样的,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如东盟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人信奉佛教,已经把佛教文化渗透到建筑、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进入寺庙时不能穿鞋,不能穿无领无袖的衣服,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骑坐佛像,不得当众打哈欠等。此外,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在饮食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禁忌,如严禁吃猪肉,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猛禽猛兽,严禁饮酒和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实际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程也是双方宣传自身文化和尊重、学习对方文化的过程。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高职高专文秘人员必定会经常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接触、交流,这就要求高职高专人员既要善于向对方宣传中国文化,又要深谙对方的历史文化并尊重其民族风俗。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对方的尊重,树立良好形象,为促进双方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设中国甚至是广西以及东盟国家文化方面的课程。

2 增设英语课程,提高高职高专文秘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

东盟许多国家在中国建立的外资企业刚刚起步,而本国的英语翻译的本土口音相当浓厚。如泰国人的英语发音都把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让一些欧美人很难听懂。而英语在中国的推行已经较为普遍,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较为标准,这也是在东盟国家的外资企业喜欢聘用英语好的中国学生的原因。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与出色的沟通能力,如果掌握好英语,必将可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增强竞争优势,更加容易受到东盟国家用人单位的欢迎,而这也可以进一步扩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因此,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英语听力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程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聘请外教,开设英语角,集体看、听英语电视节目,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参加英语翻译大赛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自觉学好英语。

3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文秘人才由“理论型”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

目前流行的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可以促进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高专教育,增强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只在校园进行理论学习,只能是闭门造车,实践能力偏低,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到企业中去,才能找出自身差距,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增加这方面的知识量。例如,接听电话方面,有的学生到了实习单位,连最基本的接、打电话都会语无伦次,表述不清,让客人听不明白。文字输入方面,同声打字要求速度与质量兼备。企业的负责人要求学生打字必须使用五笔打字法,1分钟要求至少打120个字。公文写作方面,学生在课堂上总认为课程比较枯燥,内容繁琐,使用几率较低,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写作能力不强。上述存在问题,都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解决和提升,使学生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为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和引导功能,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校企合作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办文能力、公关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把实习成绩计入平常成绩等方式,鼓励和鞭策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

总之,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在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办学目标应从实际出发,以适用的技术加上中国文化与东盟文化为基点,加强学生的英语训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努力培养出一流的文秘专业队伍,顺应时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秦学礼.面向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 戴翔东,石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3] 王薇薇.高职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上一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医康复现状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低迷的现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