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生行——武生

时间:2022-09-25 08:20:50

浅谈戏曲生行——武生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俗语有“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其意就是说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种类都能创造出它的拔尖人才。“行”在这里就是指工作种类。那么戏曲演员根据他所扮演的角色人物,也划分出许多不同种类,这种专业上的分工类别,就叫做“行当”。这个专业名词在戏曲艺术中的历史是久远的,它有一个由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譬如唐朝的“参军戏”,只有“参军”、“苍鹘”两个固定的角色,表演起来以两人贯穿始终。到了宋元杂剧以及明传奇的时代,就有了所谓“杂剧十二科之说,也就是十二个行当。从宋元时期行当体制的建立,到明清两朝生、旦、净、丑得全面分化、全面发展,经历两次巨变之后,形成了比较科学、严密的行当体制,为近代和现代戏曲行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京剧的行当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磨练,将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表演技巧逐渐积累、汇集起来而形成的。

京剧自清代末叶形成以来,在行当的划分上经过几次演变后,现在的提法已与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差别。最初,京剧行当的划分有“十行角色”就是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前五行大家都较多地听说过,而后五行由于它已默默地分别隐藏在前五行之中而不复存在,则大家很少耳闻了。

随着京剧艺术的不断发展,京剧的行当也有了很大变化。到了现代你,已从最初的十行角色,归纳到大致四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完成了它从简到繁,由繁又到简的发展过程。副、杂、流行当的称谓早已废黜,武行按其表演风格分划到武生、武丑等行中。末、外由于所扮演的角色都为挂髯口的男性人物,只是因髯口的不同颜色而分别称“末”和“外”,因而也被归入生行中去了。那么现在要提起京剧的行当有哪些,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生、旦、净、丑四行。以上大家了解了戏曲行当的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接下来我们大家一同再来了解一下戏曲行当中生行之武生。

生、是中国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从生这一字眼上可以看出都是男的,按其扮演的人物年龄、身份、阶级、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可分为红生、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几类。从基本的分工来说大行中又分为小行,如老生中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靠把”老生等细致;武生中又有“长靠”与“短打之分,下面浅谈一下武生。

所谓武生,就是擅长武艺, 马上是人想象到此人武艺高强、擅长打斗的角色。不错的却如此,每初武生戏都有武打。武生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以突出人物的大将风度和英武气概。如《长坂坡》中的赵云,《战冀州》中的马超,《挑滑车》中的高宠等,都是“长靠”武生。一般在表演上表现为勇猛、俊帅、刚健,而从一般到个别具体那出戏中就又不一样了,就以上三初戏而言。他们身份不同在塑造人物和性格表现上也就不一样。如《长坂坡》中的赵云和《挑滑车》中的高宠,虽然都是大将,但在人物表演上就不一样。因为赵云出身家庭贫寒,人又老实善良,忠于主人,始终称刘备为主公,从没有叫过大哥,所以在塑造人物上不能演出傲气。高宠就不一样,他不但武艺高强,而又是王爷谁都不怕。在塑造人物上要演出傲气、霸气还要演出有勇无谋,才之最后活活累死。“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冲等。一般表演干净利落脆,而具体每初戏也不一样。如任堂惠和林冲都是大将,为什么在《三岔口》和《夜奔》里穿的是短打,我认为可能是为了行动方便,因为两人都是在行走当中,只不过一个是追人,一个是被人追。同样两人都是大将而身份不同,一个是三关上将,一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在塑造人物上也不同。还有挂“髯口”的如《七星聚义》中的朱仝,《洗浮山》中的贺天宝。武生里还有一种勾脸的,就是脸上画有脸谱的,例如《铁笼山》的姜维、《艳阳楼》的高登,《金钱豹》的豹子精,《状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晋阳宫》等剧中的李元霸等都是。这些戏有的原来 是由武净(武花脸)应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剧刚刚成熟的时候,有一个武生的老前辈叫俞菊笙,因为他的身体非常魁梧,脸盘也很大,他把这些武花脸演的戏,用武生的路子来演,结果很受欢迎,所以后来由他传下来的这些戏,虽然还勾花脸,可是都改由武生来演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艳阳楼》、《铁笼山》、《金钱豹》、《四平山》这样的戏,虽然是由武生应工,可是唱念风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势气魄都还保留着许多武花脸的表演特征,就是从俞菊笙传下来的。当然,现在这些戏,也已属于武生戏的范畴了。也有立于“长靠”,“短打”之间的戏,如《两将军》的马超,前边是长靠后边是短打,不能具体的说那出戏是“长靠”戏或是“短打”戏。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戏之难也。但这一生行当中就好几类,又从武生中又分两类。由此可见行当既不能专讲形式,也不能绝对化,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和划分。

上一篇:浅谈剧团业务的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刍议广告管理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