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

时间:2022-09-25 07:34:26

浅谈“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昆虫分类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作者的教学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促进昆虫分类学教学效果的策略。将其付诸实践后发现可以有效地提高昆虫分类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昆虫分类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04-02

经过近4亿年的演化,昆虫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据估测全世界约有昆虫1000多万种,目前已发现、定名的昆虫约110万种,并且每年还以一定数量增加。认识如此繁多的昆虫,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即昆虫分类学的方法。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种的命名、鉴定、描述、分类,以及它们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科学[1]。

昆虫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林奈1758年创立生物分类学,迄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该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农林院校植物保护、森林保护、动植物检疫和生物安全等专业的主干课程[2]。

部分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3-6]。为了提高林学院校昆虫分类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分析当前昆虫分类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有效提高昆虫分类学教学效果的一些策略。

一、教学现状

(一)教材选择

经过试用,最终选定主要教学教材:袁锋等编著的昆虫分类学(第二版)[1]。此外,还选用了郑乐怡、归鸿主编的昆虫分类(上下册)作为辅助教材[7]。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设定如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与林业关系密切的重要目及分科的特征。

(三)课程教学现状

昆虫分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校昆虫分类学为专业必修课,教学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三个环节。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如下三部分:(1)介绍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昆虫分类阶元,物种概念及种下、种上分类单元,检索表的编制原则;了解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重要的命名原则;(2)以介绍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为基线,介绍昆虫分类系统及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重点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3)重点介绍与林业关系密切的重要目科及周边常见林业昆虫的识别特征。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

(一)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之中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昆虫分类学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大量昆虫学的资源上网,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补充和学习昆虫分类学的相关知识[8]。在课程之初建立起QQ群或者微信群,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任何昆虫都拍下来,及时传到群中进行识别。群内学生可以随时进行问题讨论,由老师和学生自由作答。此外,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从精品公开课、网易公开课、TED课程等网络资源中,陆续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昆虫的视频。将其与昆虫分类学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更易理解知识点并培养兴趣。

(二)尝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9]。要求学生在业余零星时间提前观看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和同伴的沟通交流,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这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10]。新兴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国外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2015年来,我们开始陆续拍摄了一些关于本课程重要知识点的短小的微课视频。尝试要求学生利用业余零星时间提前观看,然后在课堂上抽出部分时间展开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轻松愉快,大大增强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反馈。

(三)要求阅读相关的期刊文献

查阅最新的昆虫分类学研究成果,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这样使得授课内容更为饱满深入,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国内外期刊论文代表业内最新的研究动向、研究技术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师应该多看有关昆虫分类学的国内外期刊。此外,也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一定数量的期刊论文。比如在讲完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章之后,就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检索五篇昆虫分类相关的文章并认真阅读,这样学生就会清楚明白学名的书写规则、分类阶元的常用词尾、新种是怎样描述的、模式标本的记述方式等知识点。

(四)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

每年指导对昆虫有强烈兴趣的学生申请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些课题。这样,学生不仅对昆虫分类的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而且在毕业论文中可以延续这些课题的研究,通过工作量和时间的积累,最后势必能交出一份优秀的毕业论文。在这个过程之中,既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又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或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此外,鼓励部分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比如近期的各地林业病虫害普查工作,我们就组织了十几名大学生利用整个暑期时间采集病虫害标本,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拓宽了知识面。

(五)注意使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时注重把问题引入课堂,把思路引入教学[3]。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比如在讲到直翅目蝼蛄科的识别特征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蝼蛄的后足不是跳跃足,触角也比较短小?再如讲到脉翅目草蛉科的产卵方式时,让学生思考草蛉为什么会进化出如此独特的产卵方式?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有清晰的思路。

(六)实物投影仪应用于实验教学

现行的实验环节,是以验证性的观察实验为主。在一次实验课程中,学生要观察大量的标本,找出每个类群的识别特征。但是在学习了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往往还是不能准确定位每个类群的重要观察特征在哪里。所以我们除了安装常规的投影仪之外,还安装了实物投影仪,又称实物展示台。在学生观察标本之前,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类群标本重要的识别特征在哪里。学生边看演示边观察标本,就更容易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注重学生实践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对于实践环节充满了新鲜感,在野外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请教老师的内容远比书本内容形象、易理解。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内容及实验知识应用到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实践安排的时间为一周内的五个工作日,时间很紧张。如果将两门课的实习周合并,这样就有两周时间,中间的周末不休息,这样就相当于延长了学生的野外实习时间。白天集中采集虫害标本,拍摄生态照片,晚上进行标本制作,之后返校进行鉴定工作。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各类群昆虫的生存环境、行为和习性、林木的危害状态等,同时也能提高其制作标本的水平,还可增加对该门课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昆虫分类学课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一些学生真正喜欢上了昆虫分类及其相关的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并最终考取了昆虫学相关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袁锋,张雅林,冯纪年,花宝祯.昆虫分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94.

[2]王宗庆,车艳丽,陈力,王进军.昆虫分类学课程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四川动物,2012,(6):992-994.

[3]段亚妮,李桂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2009,(27):13358-13359.

[4]杜艳丽,谭晓春,王进忠,张民照.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21-222.

[5]王心丽.浅谈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方向[J].昆虫知识,2001,38(6):421-425.

[6]胡春林,田立新.浅谈昆虫分类学文献[J].昆虫知识,1987,(2):107-112.

[7]郑乐怡,归鸿.昆虫分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70.

[8]陈应武,胡镇杰,车志平.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学园,2015,(11):20-21.

[9]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4.

[10]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The Brief Discuss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in Entomological Taxonomy

GAO Cui-q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ummarizing my teaching experience in Entomological Taxonomy of University,I propose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or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strategies could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bviously after application.

Key words:entomological taxonomy;theory teaching;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ethod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特许公认会计师课程(ACCA)的应用...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材料力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