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4:14:13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培养的思考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它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已然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面对教育跨越式发展时期的到来,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教育思想要怎样转变?教学模式应如何改革?这一系列问题迫切地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为此,现就“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生培养该如何进行做一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生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40-02

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

信息技术对今天学生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影响巨大。他们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期盼更灵活的学习进度,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高频率的使用和利用数字学习资源。而传统的教学活动不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室环境里近距离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方式,也使得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1]。由互联网催生的“互联网+教育”适应了“数字一代”学生的诉求,使学习成为事事可学、人人可学、处处可学和时时可学的活动[2]。

二、“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3]。从应用形态上来看,包含“互联网+教师”、“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互联网+教师”中教师要实现从固定时空教学到在线教学,从单一模式教学到多种模式或混合模式教学的转变。“互联网+课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课程内容大大拓展,外在封装形式会更富媒体化、可视化、交互性,学习内容直观清晰、人性化。“互联网+教学”中教学形态变成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探究学习。“互联网+学习”则使得学生从客体真正转化为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意愿去学,带着问题学,以自己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学,以与自己吻合的学习习惯去学,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破除了传统教育“固定”学习场所、“限定”学习时间及“统一”教师资源等枷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获取信息的导航者、逻辑思维的引领者;教学实施开放式教育,可以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从任何人那里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资料、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被网络教学系统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反思教学过程[4]。

三、“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师

在“互联网+教育”的新型环境下,教师不能再仅仅拘泥于“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信息技术教学专业技能,专注服务学生。

(一)正确认识“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的尝试,是对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完善。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在更加灵活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方向,充分正确地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需要熟悉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熟悉如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收看在线课堂内容,用于服务自己的教学;熟悉如何制作设计在线课堂教学流程和内容等。要从行动上积极接纳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地学习、研究、实践和采用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三)教师自身定位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因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由知识的“灌输者”、教学管理的“统治者”变为学习材料的编辑和制作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和监督者。更多地是要通过活动组织、情感参与和方法示范发挥育人功能。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

在知识获取更为便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让医学生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和评价的本领;要更加重视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创造的激情;要培养更具个性、多元发展的医学人才[5]。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由于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医学教育中育人功能有面临被弱化的危险。然而,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优秀的品质等,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2.面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现实,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查询和检索知识;指引学生信息获取后进行甄别和处理,将复杂和冗余的信息变成能够为自己消化理解的有价值信息[6];培养学生信息创新能力,激发其创新型思维并提高其科学素养;培养信息再利用能力,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

3.教师可充分利用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微课堂等网络资源促进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发挥,实现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学媒介的多样化: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微课”以及实现开放性在线教育的“慕课”,这些网络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获取深刻的感性认知,再通过信息交互性、采呈性和丰富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我们的课堂势必会成为“创新、创造、创意,感情、感觉、感悟”的“创感”课堂。

4.教师进行教学软件内容选择时,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目标,确定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增加知识链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制作教学视频时,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整合学生自主观看视频时遇到的问题或困扰,并进行指导。

5.通过相互合作、教研相长、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团队,针对所设课程,研发教学资源(课件、微课、创课、教具等),特别是双语教学资源。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着互联网进行。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我们将顺势紧跟互联网激增影响下的教育革新,推动学生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密,王俊峰,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83-184.

[2]朱国仁.新世纪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动向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3):36-46.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4]刘莹,任罡,李崇荣,等.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04):482-490.

[5]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6]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06):102-106.

Reflection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Internet Education"

XI Yan,WANG Yue-xia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8,China)

Abstract:With the opening of the Internet era;"Internet education"emerge as a new method of acquiring knowledge,it have already influenced and changed student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philosophy,patterns,etc.Facing the arrival of education - based - leap - forward development,what teachers should be prepare for?How to change our mind?How to reform mode of teaching?This series of problems urgently need us to explore and solve.For this reason,we explore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 the “Internet Educ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Internet +education";cultivation of students;reflection

上一篇: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