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课中

时间:2022-09-25 06:34:58

让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课中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尽心尽力地去研究、去探索。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认真制定计划,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防止疲劳的出现。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

四、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多少年以后,你在他们心目中,始终会是很崇高的,这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初中

上一篇: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整合农村小学资源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