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展示与体现

时间:2022-09-25 06:31:35

传统文化在当代影视作品中的展示与体现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为当代影视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又极大地影响了影视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以及艺术性,给予影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而影视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广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传播时代的背景下,把影视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既能促进当代影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又能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

关键词:影视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保护;表现手法;时代产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33-01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遗产。从“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到“仓颉造字”,都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随即融入了传统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中国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伦理、讲道德,并由此而构成优良的伦理道德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精粹之所在。

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为炎黄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成为影视作品创作的直接题材,这类剧作占了市场很大比重,如《汉武大帝》、《三国演义》、《贞观长歌》、《红楼梦》、《康熙王朝》等都深受观众的认可与欢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在美国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中,中国功夫、龙、熊猫、山水、太极、瓷器、庙会、唐装、毛笔字、鞭炮、针灸、面条、筷子,中式建筑的飞檐斗拱、红墙绿瓦、勾心斗角风格,这些中国元素比比皆是,就连“虎、蛇、鹤、猴、螳螂”五大功夫高手的名字也源于中国功夫的套路名称。配乐方面,唢呐、箫、二胡、古筝、木笛、锣鼓等中国民乐更是唱了主角,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东方文化盛宴。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艺术感染力,为影视作品增添了强大的生命力。另外,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一大批如古典四大名著的优秀文学作品早已被改编为经典的剧作,并不断翻拍,传统文学之魅力由此可见。这样的改编不仅有利于古典文学名著的普及,更丰富了影视文化市场,也为影视改编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些民俗风情和传统物件巧妙地编织在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中,比如“大红花轿”、“唢呐”、“古琴”、“红灯笼”等。“花轿”既是我国传统婚姻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也是我们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婚姻仪式的标志符号。电影《红高粱》里的“花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笼”“四合院”除承担此项功能外,导演还赋予它们更深刻的传统文化含义。在动画片创作中,民间美术,如年画、装饰画、皮影剪纸、水墨、木偶和折纸等形式的应用使其充盈多彩的民俗风情。另外,在主持人台词设计、节目编排策略、整体风格营造等多个方面对民俗特色也有所体现,如央视春晚主持人的中式服饰;再如以传统意象“凤凰”为台标和台名的凤凰卫视,从品牌形象到内容设计都传递出浓浓的传统文化蕴意。深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传统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具有一个共同的传统,就是追求含蓄的意蕴之美,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不言之美,“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是也。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深受这种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早春二月》中的小桥流水赋予影片以诗情画意,又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人生苦恼。《霸王别姬》中国粹京剧艺术的融入,深沉内敛,增加了影片的历史厚重感。《卧虎藏龙》敦实浑厚、气势恢宏,从人物到影像再到音乐,无不诠释着中国诗画含蓄内敛的意境哲学,勾起无数西方人对中国“天人合一”气韵的向往。《一江春水向东流》、《巴山夜雨》、《城南旧事》、《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情景交融,把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结合,在有限的电影声画语言中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进而体现宇宙本体与生命的力量,是中国电影意蕴创构的经典力作,以上作品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对当代电影创作的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影视文化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是二者在当今日逐渐呈现出日益紧密、相互推动的形态,互相体现着彼此的价值。文化的共荣、文化的对话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影视作品从“次文化”产品过渡到当今时代文学形式繁荣的“主流产品”,且为广大民众所快速接受,而这其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更令人备受鼓舞。

参考文献:

[1]杨萍.影视文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J].电影文学,2009(23).

[2]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刘东娜.从影视文学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J].电影评介,2007(04).

[4]周星.关于中国电影理论构架的梳理[J].当代电影,2004(06).

上一篇: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方向分析 下一篇:试论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