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即将过去

时间:2022-09-25 05:39:20

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即将过去

随着监管风险加大,互联网创业者的黄金时代行将过去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向北1500米,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接入公司瀛海威的办公室,中国第一代网民的记忆从此开始。随后的1997年,中国出现了一批后来大名鼎鼎的网站――网易、四通利方论坛(新浪的前身)、chinabyte、搜狐。

11年过去,中国的互联网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31万个网站和1.6亿网民的巨大产业,也诞生了无数的千万富翁和市值过亿的上市公司。

对于整个行业,巨大的发展图景还远未展开。但是,对于很多中国创业者而言,属于互联网的最好的时代可能已经或者行将过去。

如今的互联网,最重要的和最有商业前途的一些领域都已成为大公司的天下;新兴应用则大多仍在为寻找盈利的商业模式而苦恼,在这些领域里挣扎的小公司面临着或夭折或被收购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中国对于互联网监管的日渐收紧和加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不再像过去一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充足的时间与丰裕的资金,来度过早期的发育阶段。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作为网络孵化器的风险投资不再像过去一样,把目光锁定在互联网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风投驻足。

这种情况在短期内看不到改观的迹象。在中国加强对互联网监管的大势所趋下,监管政策不仅会对互联网公司允许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做出限制,甚至有可能对资本的自由进入形成约束。很多从事和关注新兴领域开发的公司与风险资本,由此陷入了观望。

在中国最近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2008年1月3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下称《规定》)。这一《规定》由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规定》中最严厉的要求是: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必须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视频网站不得允许个人上传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互联网领域实施资本约束,从源头上阻止部分资本的自由进入。观察家认为,这一监管政策的执行成效,不仅将决定中国新兴视频网站的命运,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走向。

观望情绪笼罩

自2006年10月Google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以来,很多人都预言互联网即将进入视频时代。中国目前约有160家视频网站,绝大部分视频网站均为民营,在《规定》颁布后,这些网站“出生”的合法性成为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大多数视频网站仍持观望和侥幸态度。几大视频网站的负责人称,正在等待进一步通知。一家非国有的视频网站人士表示,“新的《规定》对我们不会有实质性影响。”

不过,2008年将是残酷的一年,中国对这一《规定》的执行力度,以及这些网站能否找到办法绕开《规定》,将成为决定其命运的关键。

前述视频网站的负责人表示,不排除到时“曲线救国”――找到一家国有企业去申请牌照,实际则仍由他们来运营。“只是多了一道手续,也会为一些人提供寻租空间。”他说。

还有一些网站和风险投资持抗拒的心态。启明创投总经理邝子平认为,《规定》不符合市场化原则,而市场化正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联创策源及启明创投曾于2007年3月对PPStream投资1000万美元。

问题是,即使有办法暂时逃开监管,获得合格身份,国有控股或者挂靠单位这一环节,对于有意视频网站的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因为很多风投在参与网站初始融资时,都希望能获得控制地位,推动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进而实现上市或并购退出的目的。

对大多数准备进入而尚未进入的风险投资来说,《规定》显然大大加重了他们观望的情绪。

事实上,正是因为监管风险变大,一些谨慎的风险投资基金根本不愿介入视频网站。

赛富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就对《财经》记者表示,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楚,而且政策风险很大,对于视频网站,他会非常谨慎。保险的做法,是与中央级电视台的视听网站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险投资商说,很多视频网站因为商业模式不清楚,本来就举步维艰,吸引第二、第三轮的风险投资非常困难。在《规定》出来后,政策风险加大,会让更多的风投望而却步。

另外,《规定》对于视频网站的撒手锏在于,视频网站如果要到国内上市,需要得到各相关部门批准。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不能上市就意味着不能退出。

这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以决定视频网站的生死。悠视网CEO李竹预测,2008年,大批视频网站会倒闭。

视频网站的命运只是一个窗口。风投对于互联网的观望情绪已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据ChinaVenture统计数据,自200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投资规模占创投市场总规模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上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互联网投资案例数在总数中所占比例,从43.9%降至32.0%;互联网投资金额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也由41.3%降至27.3%。

一般分析认为,风投走低是因为WEB2.0迅速退潮,2005年和2006年投入互联网的风险投资收益不明显,而中国非互联网行业又有太多的投资机会。但很少人注意到另一个重要的事实――中国对互联网的强势监管,正是始于2006年。这两条曲线的重合,并非巧合。

监管风暴

2000年之前,中国的互联网几乎处于“零监管”状态,理论上的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但实际上,信息产业部当时的监管重点在于如何在电信领域打破垄断,对互联网少有约束。

中国网民人数直到1999年仍不过区区400万,影响有限,在13亿人口的大国里几可忽略不计。

但新浪等门户网站影响力的日益广泛,很快引起决策者注意。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下称国务院新闻办)进入网站主管部门行列。国务院新闻办与信息产业部联合《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网站“从事新闻登载业务,应当填写国务院新闻办统一制发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申请表》”。

此后,从2002年到2005年,互联网逐渐被纳入政府传统监管体系。信息产业部陆续出台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

这一阶段,新闻出版署和文化部也陆续加入,对网络文化、音乐和出版市场运作做出具体规范。公安机关则随着2004年打击专项行动及打击盗版行动,加入监管队伍。

但互联网强势监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还是2006年2月,16个部委联合下发《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的通知,确立了中国对互联网监管的体系和监管流程。纳入网站监管框架的16个部委,被划分为行业主管部门、专项内容主管部门、前置审批部门、安全保密部门和公益性互联机构。

其中,行业主部门是信息产业部;专项内容主管部门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对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互联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协调互联网意识形态管理,统筹宣传文化系统网上管理。国务院新闻办还成立了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对网络新闻进行监管。

《通知》还规定,成立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文化、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网站,需先经过专项内容主管部门和前置审批部门批准,再向信产部办理经营许可或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

前置审批部门主要指卫生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公安机关和安全部、国家保密局则对涉及网上违法犯罪、国家机密和政治安全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

除了复杂的准入审批、交叉的内容监管之后,互联网站还将接受年检,上述监管机构都将分别出具年度审核意见。专项内容监管部门还可依法对违规网站进行查处,并申请要求行业主管机构配合,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

这套监管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致力于“扫黄打非”和打击盗版,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加强新闻监管。前者成果斐然――在2006年9月底至2007年1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中,各地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共查处案件436起,关闭非法网站205家。信产部对于SP的整治,则成为引发SP企业生存危机的导火索,行业的不规范做法得到纠正。SP公司随即大规模倒闭,一些以短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网站大受影响。

从2000年以来,中国先后制定、30多部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均以内容监管为主,不涉及资本层面。因此,相当多的政策被互联网行业消化吸收,对于风险投资的进入并未形成根本性影响。

2006年2月的《互联网站管理协调工作方案》,迫使投资者不得不重估中国互联网行业监管格局和发展前景。

新因素

2007年末《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监管手段的进一步升级,从内容监管发展为资本属性监管。在悲观者看来,这对于视频网站的冲击巨大。这一监管思路会否在未来进一步延伸,则令业界尤为关注。

新规定进一步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业务置入中国监管严格的广电体系之下。事实上,广电总局曾在2003年单独《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要求经营者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还规定,原则上,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局,只可有一家下属单位从事视听节目网络传播业务。

但2003年这一规定出台后,并未被严格遵循。2006年起,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绝大部分都未取得广电的许可证。这后面的一个大背景是,对于谁是视频网站的主管机关,广电总局与信产部存在分歧。

现在,新规定以广电总局与信产部联合的形式,实际上等于明确了广电总局的主导地位。《规定》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需先向广电主管部门申办《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然后向电信主管部门申办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分析师们认为,如此一来,视频网站将受到广电总局的实质性监管。“广电总局对于内容的监管,都是要从源头上控制,如果只有国有企业才能进入这个行业,控制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一位分析师说。

广电在监管体系的权重还有望增加。从中共十七大以来,有关按照“大部制”精神、合并信产部与广电总局的传闻愈演愈烈。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大部制”的方向已定,信产部与广电的合并,即使不在机构改革的第一批,也是大势所趋。一旦传闻变成现实,广电体系的传统监管思路无疑还将进一步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思路和具体操作办法。

上一篇:房地产:房价不是“笼中鸟” 下一篇:航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