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意见

时间:2022-09-25 05:35:36

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保办发〔〕34号)精神,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技能人才是我县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力度,截止年底,我县拥有副高级职称的161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为我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保障、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待充分发挥等。另外,社会上轻视技能劳动者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冶金、化工、加工、建筑、能源等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等,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很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实现“工业富县”战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一定要站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决破除一切阻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观念和做法,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要把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县”和“工业富县”战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开创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按照“十一五”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00人。具体目标为:年培养165人,年培养60人,年培养75人,年培养100人。到“十一五”末,使全县的高技能人才达到550人,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三)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

二、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按照重点突出、讲求实效的原则,在现有职业中学、农广校和其他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把职业中学打造成“省重”、“国重”的中等职业学校、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提升档次等工作,确保县内技能人才培养上规模上档次。

(五)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职业学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制定教学和培训方案,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和数量,采取多种方式举办高级工,技师培训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教育、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在职业学校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保证90%以上的职校毕业生取得“双证书”。鼓励职校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院校,使优秀技能人才继续接受本科或更高层次学历教育。要用好用足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在职业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进一步落实培训补贴制度和贫困生救助制度等。

(六)以企业为主体,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企业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打造“学习型”企业和组织。可采取自办培训学校,与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推行名师带徒、高技能人才研修等制度,要通过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定期培训、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促进职工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七)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企业和用人单位要结合实际需求,主动与县内外职业学校(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选派实习指导老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等。实行校企合作的职工或学生的培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效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八)加大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用人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落实职工教育和培训制度,对经单位同意参加脱产或半脱产职业技能培训的职工,应视同在岗位职工全额享受相关薪酬待遇,对成绩优秀者可给予适当奖励。工会、劳动保障部门、经贸局要进一步做好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活动”,到年,力争75%以上的在职职工技能等级提升一个级别。

(九)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扶持、个人努力、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行业和协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使用考评和激励机制,多渠道促进人才成长

(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拘一格选拔高技能人才。建立政府引导,工会、行业协会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形式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把技能竞赛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积极组织参加市级、省级和部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全县每年在支柱产业和技能人才相对薄弱的岗位中选择部分工种举办1—2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竞赛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破格晋升技能等级。

(十一)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县内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要逐步推行技师聘任制度,明确技师职责、权利和相应待遇,从有技师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上岗,充分发挥技师在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安全生产、培养后备人才等方面的作用。

(十二)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考评办法。坚持高技能人才考核重在操作技能、实践创新技能和工作业绩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技能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按“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单位聘任”的原则,全面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要打破年龄、资历、身份限制,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技能人才的主要标准,对掌握高超技能、做出突出贡献的骨干人才,经企业推荐或者个人自荐,可直接申请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要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经考评,合格人员可直接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十三)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收入分配制度,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与实际待遇相匹配。被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相应待遇。企业和用人单位可把劳动者技能和实际贡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优秀技能人才可实行期权、股权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要在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向工程师、技师“双证型”人才转变。职业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要完善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办法,对评选出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可参照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实施表彰奖励。对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给予重奖。各用人单位要建立相应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和合理流动

(十四)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并注意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倾斜。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接续问题。

(十五)促进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和合理流动。依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社会团体,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等创造条件。县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和专栏,定期高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设立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鉴定、劳动合同登记、社会保险关系办理、档案保管等“一站式”服务,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交流和合理流动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兼职、技术攻关、技术服务、人才租赁、专利转让等形式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

(十六)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逐步纳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中,择优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职业学校。要按规定合理安排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给予支持。

(十七)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要认真执行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证60%以上的教育培训经费用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时,也应按相关规定提取职工技术培训经费,重点保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年度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情况应纳入厂务公开内容,并接受职工代表和工会组织监督。

(十八)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其他培训服务。通过联合举办、冠名引资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技能竞赛、绝招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的市场运作模式。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各类职业学校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协调,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工作

(十九)切实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要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宏观指导,劳动保障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具体承担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

(二十)广泛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宣传。组织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围绕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交流情况,介绍省内外的有关工作动态。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贡献,树立一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充分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关心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科技创新状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增强乡镇统战活力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