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动力策略探究

时间:2022-09-25 05:11:00

学困生”学习动力策略探究

学困生,一般是指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的内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与克服困难的毅力, 学习动机不明确,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依赖心理强。

学困生有典型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1.自尊自傲与自卑自弃情绪交织,思想常常矛盾斗争。由于经常受到批评、训斥、责备、讽刺、嘲笑甚至打骂,所以他们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害怕和反对师长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帐”、“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

2.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正确性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虽然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会尝试着去改正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他们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3.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学困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习惯去观察和质疑,缺乏学习竞争的刺激感。

针对学困生的成因和具体的心理表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困生学习动力:

一、帮助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厌学的心理,要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加强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信心,有学习积极性,一旦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就会进步。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主要对他们进行目的辅导、学法辅导和书面辅导,还要及时跟踪检查。

三、优化家庭教育

1.和谐家庭氛围。营造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家庭气氛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使他们解除紧张、忧虑、困惑,身心便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2.教育方式要得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期望,但不能操之过急。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的成绩优秀,心里乐开了花。成绩不理想就责骂孩子愚笨,贪玩,甚至打孩子。身上的皮肉之苦是看得见,但我们谁又知道孩子心里的创伤有多深?孩子也许会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其他爱好,这样是不可取的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父母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另外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下一篇:浅谈分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