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纠纷与健康的媒体生态

时间:2022-09-25 05:10:41

版权纠纷与健康的媒体生态

近期引起较广泛关注的案例,《楚天都市报》拥有“今日头条”网站和客户端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该案件已经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尽管案件结果未出,但新旧媒体的版权纠纷绝非仅此一例。版权纠纷是媒体融合继续深化发展过程中,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最为常见的一种。如何解决好版权纠纷,将直接关系到媒体融合的后续发展是否可持续。

一、媒体融合过程中版权纠纷的几种常见样态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势必给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冲击,需要二者去重新发掘自身的优势,以及如何再去选择一条最佳的融合之路。在没有成功的路径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越界现象。就目前已有的案例来看,纠纷的样态主要有以下三种:

1.钻法律的空子。这主要体现在转载“时事新闻”,因为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没有将“时事新闻”作为版权客体,因此,一些网站就把报纸的“时事新闻”无限制转载和使用。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具有原创性表达的“时事新闻”是不予保护的,但是对作者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稿件中带有明显个性的选择与判断,就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例如“时事新闻”中的图片、音视频等可视的表达方式。当然,其他的新闻作品,也不排除未经作者及作者单位许可就全文转载的情况。

2.“东拼西凑”式的加工。版权是媒体内容的生存之本,优质的原创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但是有些网络媒体盲目追求点击量,肆意窃取传统媒体的同类题材作品片段,然后粗略“加工”,这种行为,既是粗暴的“小偷”行为,也是违背新闻行业基本规范的。

3.以技术手段来实现“偷梁换柱”。一直以来,国家鼓励技术创新,但绝非提倡以技术创新为由进行侵权。早在2014年,包括《广州日报》、《长沙晚报》在内,先后有多家媒体指责“今日头条”侵犯版权。其中主要针对其深度链接和采用转码优化的方式进行转载,这两种转载方式都没有将原网页完全呈现,国家版权局经过调查,认定其确实存在构成侵犯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

二、版权保护意识缺失的外在生态与内在动因

媒体融合带来的可喜变化是传统媒体的版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不少传统媒体通过版权公告,侵权通报,甚至打官司等多种形式来主张权益。但是从整个媒体生态来看,版权保护意识还亟待提升。

就目前整个大的环境而言,一些新兴媒体,还没有意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肆意抓取纸媒的原创稿件,还打着技术革新的名义。一些纸媒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明明知道有侵权行为发生,却假装没看见,总希望新媒体平台多帮忙推荐,即便没有显示原网页,也默许,以达到更高曝光率。这种病态的心理状态,都极大的影响着后续媒体融合的深度。

从深层次来看,是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相对欧美法系国家,我国的《著作权法》修订周期长,修订速度相对缓慢,而如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法律更新却未跟上脚步。媒体融合强调的是一体化思维、系统化构造、多元化拓展,立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一种阻碍。

而互联网上的版权侵权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难以取证,这就给原创作者或者其所在单位维权增强了难度。互联网的“洗稿”行为,“伪原创”等,很难在法律层面去追溯侵权行为最为原始的行为人。

此外,侵权赔偿严重偏低。当前,法律关于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设在50万元,而一些较大的新媒体产品,价值上亿元,或者说通过侵权获得利益远远在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之上。违法成本过低,反而让侵权者肆无忌惮。

三、媒体融合过程中版权保护的路径选择

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入,版权保护问题势必会在接下来的《著作权法》修订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而关涉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相关政策也会越来越多。那么,结合国内外的新闻实践,该如何选择版权保护最为适合的路径呢?

(一)引入域外的成功经验

在版权保护立法方面,域外许多国家都走在前列,尤其是对于包括新闻作品侵权在内的网络侵权,各国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具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重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国外对版权的保护十分严苛,除了数额巨大的罚金以外,还拓展到了刑法领域。在譬如法国《信息社会中的着作权及邻接权法律草案》第12条第2款规定:对不论采用何种形式,有意编辑、向公众提供或传播能使公众获得未被许可的作品和保护制品的一个设置行为,或者有意唆使,包括通过广告宣传,使用能实现上述目的的软件的行为,处以3年监禁和30万欧元的罚金。此外,美国的《家庭娱乐与版权法》也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2.提升技术手段,快速定位侵权主体。

在新闻版权保护方面,西方主要国家除了有相对完善的版权法以外,还有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众所周知,互联网给新闻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一些侵权行为提供了“隐身衣”。不少版权受到侵害的传统媒体,由于难以找到侵权的源头,失去了的可能。目前,西方新闻版权保护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技术、加密和防火墙、分级管理技术、网络监控系统等。尝试一些新的技术识别侵权行为,或者自动定位,就能快速撕开侵权者的面纱。

3.划分原创类别,分层级付费。

从国际层面来看,时事新闻一般都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内。但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变革,一些时事新闻也加入了诸多原创内容,为了更好的鼓励原创,保护原创,一些国家就开始尝试把新闻作品进行归类。诸如日本和德国,就按内容的差异对新闻作品进行了区分和保护。

将原创新闻进行分类,就能为原创收费提供了便捷。例如在德国和法国,正试图通过立法来对搜索引擎转载报纸新闻进行强制收费。一些纸质媒体,也将纯时事类新闻电子版公开,而一些原创的深度稿件,评论、组图等作品,则需要付费转载和阅读。

上一篇:浅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因子植... 下一篇:酷暑难耐 运动减肥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