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成人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快速发展

时间:2022-09-25 05:06:43

让农村成人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快速发展

摘要:多年来,以扫盲、扫科盲和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为主要内涵的农村成人教育。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农村;成人;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92-01

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完成“两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体现在:一方面,农村成人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从事种植、养殖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生产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第二、第三产业的能力。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非常突出,急须解决。分析总结思考这些问题,旨在于农村成人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快发展并增强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农村成人教育更具实用性、规范性、针对性,真正实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农村成人教育目标。当前,农村成人教育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师资力量极为薄弱,急须加强

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极为薄弱乃客观现实,毋容置疑。多年来,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来源只是在中小学教师中解决或是聘请种植、养殖中的“专业户”,或者是科技致富领头人,客观上中小学中的优秀或骨干教师因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待遇问题很少有人到农村成人教育中来,学校也不会将优秀或骨干教师放走!来的要么是年龄偏大,要么是学校的“富余”人员,总之,不会是学校的优秀或骨干教师,这也就造成了教师来源上的薄弱。农村成人教育教师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根据原国家教委教成(1991)7号《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的规定:“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般应配备2-3名专职教师,办学规模大的学校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加其编制,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地方公办教师中解决,同时可聘任兼职教师。”这些专职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转变业务之后的学习,还有思想观念问题,要学习培训涉农专业的知识,几乎是从头再来。另外,多年来师范院校就没有培训涉农专业的教师,或者说就没有开设涉农专业,全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专业和教师;非师范院校有涉农专业,但在体制上这些毕业生过去根本就分不到教育上来,更何况现在这些毕业生大凡都到农业或其他领域,很少有人到农村成人教育领域中来,实践中的确如此。兼职教师不是种植、养殖中的“专业户”,或者是从科技致富领头人中聘请,应该说专职教师在来源上就是薄弱的,有实践教学经验但无理论知识,更何况培训的是农村成人,不是“转业”前的中小学生;兼职教师既无教学经验,也无理论知识,只是在他们从事的种植、养殖领域感性认识较为丰富而已,从事教学培训实在勉为其难!这一切显而易见,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是“薄弱”的,体现在“老化”、“不足”和“业务能力差”,因此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则成为迫切和必须,首先应是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在中小学中补充年富力强,热爱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教师到农村成人教育中来。其次加大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对其加强培训并提高其待遇。三是农村成人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培训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并提倡一专多能,至少掌握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培训,能指导农村成人学员进行实习和科学实验,完成农村成人教育目标。

二、培训体制存在重复,必须改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科技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践中,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存在多部门培训,多头管理。劳动部门、农业部门、妇联等都在组织培训,应该说这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是好事,但却造成了重复和浪费。因管理体制部门分级管理所限,教育和劳动等二元化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各部门考虑各自利益,各自培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和协调。关于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分工,原国家教委教成(1995)ll号有明确规定,即“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由乡镇主要领导兼任主任,专职校长任常务副主任,教育、农业、科技、财政、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校务委员会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原则,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措施并研究解决办学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培训体制上必须进行改革,应由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合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并有效整合乡镇农技站、农广校、劳务所、文化站资源,大力加强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以乡镇农技校为主要阵地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才能高效、有效,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得到实惠。

三、阵地建设基础很差,立即改善

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关于乡镇、村校的建设,原国家教委教成(1995)11号文件作了明确规定:“学校独立设置、布局合理有专用教室、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资料档案室。有实验实习基地,乡镇不少于5亩、村不少于10亩,并要配备教学仪器、教学挂图、常用教学标本100件以上,配有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设施。”而目前农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却很差,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并不重视农村成人教育,设施配备无从谈起,有些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已撤销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即使现存的,除了教室则是“一无所有”,没有人员、没有设备、没有实验基地,大多数农技校在维持着20世纪末的建设水平,更无从谈起配备现代技术设备如电脑、接人互联网等。所以应加强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根据现代培训农民群众的需要,改善培训条件,增加设施和仪器。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以保证和满足对农民群众培训的需要。

四、成教经费未完全落实,必须保证

根据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教财(1995)93号文件规定,即“农村教育费附加应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扫除文盲教育,成人教育编写教材和读物,开展教研活动,以及交流经验,奖励先进等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大打折扣,未全落实,甚或没有落实,给农村成人教育带来很大不便和问题,因为在实践中,要印发大量的科技简报、科技明白纸和其他科技宣传材料,另外平常开展的教研活动、经验交流,还有就是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等进行培训等都需要经费。经费不足显然会给培训带来不便,所以必须保证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投入,才能保证农村成人教育正常开展。

二十一世纪已是科技的时代、信息的时代,农村成人教育如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紧贴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我们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遵循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培训体制,理顺培训关系,整合培训资源,加强阵地建设,保证经费投入,才能促进农村成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促进农民群众在种植、养殖等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生产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服务第二、第三产业的能力。唯如此,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石油焦中... 下一篇:宜居和环保是推动西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