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常态下的音乐课

时间:2022-09-25 04:41:54

浅谈如何上好常态下的音乐课

音乐是美好的,我们每一天都在音乐的陪伴中生活。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然而孩子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学生喜欢上公开课。在公开课上,音乐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是音乐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搜集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有美丽而丰富的画面,让孩子们看了还想看。在公开课上,音乐教师竭尽所能地吹、拉、弹、唱,使出浑身本事,课堂上热闹纷呈,所以学生都爱上公开课。但是这些课虽然精彩,教师却很难将平时的每一堂音乐课都上成公开课,平时也不可能使用这么多的多媒体,学生上得最多的还是常态下的课。所以我会立足于自己的常态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的常态课所用,力争使自己的常态课赢得学生的喜爱,使学生喜欢上常态下的音乐课。根据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运用肢体语言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肢体语言属于非言语性的语言,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变化和变化而构成的一个视像符号系统,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感受的一种方式,虽然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时可以收到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效果,它既能表达情感态度,又能引发人的形象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合理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情趣,并且通过身体的律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如我在上一年级《大雨小雨》的时候,我让同学们把手举过头顶左右摇摆来表示大雨,把手放到胸前左右摇摆来表示小雨,让学生边唱边做。这样不仅帮助我们改善了低年级自律性差的现象,同时根据歌曲的意思加上相应的动作,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表演与律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寓教于乐,对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起到推动作用。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上好音乐的入门课,教师应根据儿童好动、爱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观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首歌曲都编成律动来满足儿童活泼好动这一天性。教律动时,教师要打破以往“教师编、学生做”的模式,因为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教师要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通过自己的手脚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如我在给二年级上《大鹿》这节课时,我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根据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编一些简单的动作,站在讲台上来表演。虽然学生的年龄小,编出的动作不是那么标准,但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一句歌词能使他们想出很多种表达方式,而且学生的胆量也越来越大,有一些平时看起来不是那么大胆的同学,也会积极举手要求表演。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也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我们要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一改以往一节课“一唱到底”的教学方法,运用“听、唱、演、练、奏、跳、写、画”等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这些活动中,理解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最为简单的话就是:“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体验的方式最重要。”

三、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于一体,共同打造实效课堂

目前我们更关注形式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先关注内容的选择,再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形式手段要适度适量,突出音乐特点,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感受音乐时,我们尽量少说话,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总会设计一个拓展环节,但我们要记住拓展之后还应该回归本课主题,我们拓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有充分的音乐味道。当然,每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或来历,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文化联系起来。

四、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音乐,将音乐与生活相联系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其次才是音乐。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安排活动。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唐纳德的家”时,我就利用了许多动物的叫声来让学生感受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美的认识,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热爱生活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上好音乐课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记忆。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就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增强直观性,缩短教学时间,达到学生喜欢音乐的目的。

听一堂好的音乐课,就像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令人心旷神怡,像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袅袅不绝;像品味龙井茶,回味无穷……

(责编 潘冰)

上一篇:关于聋班试用普通教材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谈激励措施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