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聋班试用普通教材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7-24 02:06:07

关于聋班试用普通教材的几点体会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残疾儿童,其中聋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走进聋校的大门,从张张充满稚气的脸上,简直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缺陷,遗憾的是,这些孩子失去了听力,但他们的智力活动能力却是和正常人一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健全儿童相一致。我们特殊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扩大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之间的差距,相反是要通过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

为配合回归教育的发展,我校大胆尝试:把聋班一年级作为实验班,使用普通学校的教学课本,普通教材被引入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在学习中真正和健全儿童站在一个起点,从而为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创造了条件,但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定有它的利弊,这就要看我们如何运用。在我从事普通教材实验教学中,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深入研究,灵活运用教材

从事教学的人员都知道,教材是我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只有在真正意义上驾驭教材,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顺利进行下去。普通教材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的,很多内容和我们聋校的教学原则相违背,只有深入研究,消除矛盾,才能够对聋生使用。

(一)普通教材与聋校教材的对比

普通教材和聋校课本相比较有着很强的知识性,普通教材题型丰富,练习量大,大大拓宽了聋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使学生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见多识广。从形式上讲,题材多样,篇幅适当,语文课本有童话、成语故事、科学常识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从选材上,普通教材弥补了聋校语文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语言的积累具有了广泛性,从而激发了聋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注意减轻聋童身心压力

使用普通教材不同程度地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技能。但由于普通教材的知识量,难度要远远超过聋校课本,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的在学习过程中表示不愿使用普通课本,原因是太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办法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身心愉悦,千万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聋班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在8―9岁之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加之年龄小,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或多或少会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地采取措施消除这些负面效应。在每节课的40分钟时间里,我会抽出10分钟为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消化,也可以自己总结,提出疑问,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去独自思考,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在教学某段较难理解的内容时,有的教师喜欢穷追不舍,讲完之后必须掌握,其实这样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聋生由于语言障碍,他们大脑接受的外界信息并不是很准确,需要组合、拼凑之后,再消化吸收。我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先放松一下他们麻木的神经,做一些其他方面的练习。同时自己也理清一下思路,考虑问题出在哪儿,应如何下手,过一段时间再回头来重新讲解。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聋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教学

耳朵是人获得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耳聋破坏了儿童对外界认知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他们不能像健全儿童那样通过听觉途径感受语言和模仿说话。而普通教材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一定的书写技能,使聋校一年级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普通教材,学习聋校课本中几年以后才能学到的内容,这是工作中的又一难题。

聋童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依赖眼睛等器官,其视觉、触觉相应得到发展,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耳聋也能变弊为利。这要看我们教师如何把它运用到我们教学中来。

(一)形象记忆学习

聋童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记得快,保持得好,也容易再现出来。这有利于形象记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学习新音节时,声调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清,头脑中留下的是模糊不清的语音表象,相反发音说话时,口型、舌位变化,送气不送气都在聋童大脑中留下比较清晰的表象。例如,在发“a”“o”“e”等元音时,把手放在喉部,可以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而发送气的“t”“p”等辅音时又能凭借视觉感受发音放出的气流,学生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把元音和辅音区分开。

(二)扩大感知经验、丰富语言

普通教材编排的内容,更侧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耳聋儿童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需要借助有声语言进行的抽象思维受到听力残疾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在学习中直接影响到了对语音材料的理解和掌握。聋生对于词语可以较正确地说出意思,但组合成句子后,由于缺少口语经验,句意理解是支离破碎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对这方面加以改善。

(三)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

在聋童教育过程中,在某个场景面前,往往会出现学生表述不清,或根本不会表述的现象,在普通教材的教学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形成和发展语言总是经过先口语,后书面语的过程。健全儿童先学说话,具备了口语经验,在学书面语时用上了口语经验,写句子时也按口语表达的顺序。而聋童缺少先学说话的必经之路,学书面语时缺少口语经验,所以在表达、叙述及书写时令人费解。这种现象是每个聋童普遍存在的。针对这种现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都要求每一名学生准确作答。例如,应用题解出得数为“15”,应口答为“一共有十五只”,有的学生只说出“15”这个数,问“15”是我们求出的什么时,很多都不知道怎样回答。针对这方面,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整作答,可反复几次,最后根据算式在复述一遍题目,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有的教师觉得数学课就是学习计算应用,培养语言是语文课的任务,其实不然,我们要随时随地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语言。

三、运用各种语言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聋校教学中采用口语为主导,合理运用手指语、手势语做辅助。作为试用普通教材的实验班属于低年级教学,还是应遵循上述原则,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手势语、手指语,合理的运用可以为完成语言教学服务。在学习时,我按照聋校的教学方法,对于拔高问题,学生由于年龄小,不可能全部领会掌握,我就充分利用手势语、分析讲解。例如,“1-6的乘法口诀”本来是聋校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应学的内容,现在由一年级学生来学,难度可想而知,教学中我不着重强调记忆口诀,而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首先理解出乘法算式的意义,例如知道6×5表示什么,可以转换成加法算式。配合实物及手势完成教学任务,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口诀现象的发生,教学效果好。

以上是我使用普通教材总结得出的几点体会,普通教材在聋校中的使用还是一个尝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是和学生特点不相适应,有的是教师很难将二者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摸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为特教事业开创新的天地。

(责编 闫祥)

上一篇:推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常态下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