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春节,感受乡村婚礼

时间:2022-09-25 04:36:05

风雅颂:春节,感受乡村婚礼

堂姐的孩子结婚,请我回家做现成媒人,让我真真切切地又感受了一回原汁原味的溧阳乡村婚礼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堂姐夫在家里摆了一桌“抬媒酒”,宴请我和女方媒人。席间频频劝酒。酒过五巡才进入主题。姐夫的话绕来绕去,转了很大的弯子。听了好多遍“拜托娘舅了”,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明天我是领着一拨人马去接新娘子的“特命全权大使”,这是出使之前,“领导”在饯行宴会上给我授权,交待“政策底线”呢!女方媒人是“资深业内人士”,又补充了几条,要求准备什么什么。还提醒我,遇上突发事件一定要沉得住气。呵呵呵,小时候,腊月里在路上常遇到吹吹打打喜气洋洋的娶亲队伍。实在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我领队去接新娘子!

婚礼当天一大早,吃了一碗“咯咯”(溧阳人把鸡蛋叫做“鸡子”、“咯咯”,“咯咯”就是糖水荷包蛋)后,我就在堂姐家门口“检阅”领亲的队伍。等到了双方商定的“吉时”,爆竹齐鸣,领亲的队伍出发了。花轿前面是乐队,后面是“领亲队”。打头的挑着一对用红布包着的方盘,一头装着红枣、花生、桂圆、红“鸡子”,一头装着核桃、喜糖、爆竹,这是讨口彩,寓意“早生贵子”,“和和美美、甜甜蜜蜜、红红火火”。第二个人扛着一卷草席,叫“还娘席”,是新女婿送给丈母娘的。以前生孩子,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对母亲来说简直是过鬼门关啊!哭,叫,疼得满地打滚。把席子蹬破也是常有的事儿。娶亲时送上“还娘席”,是提醒新女婿,生养女儿不易,永远别忘了丈母娘的恩德。第三个挑子,是一只大公鸡、一条大鲤鱼、一大块猪肉。大鲤鱼是祝丈人家日子年年有余,小舅子学业有成,今后“鲤鱼跳龙门”。那块肉叫“肚疼肉”,有个讲究,必须是肋条肉,还要有三根以上肋骨,最好是六根或者八根。“女儿是娘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娶走人家闺女,送上一块“肚疼肉”,也有给丈母娘滋补滋补的意思吧?

虽然各种细节双方事前都已经商量好了,但到了女方村上,我才发现,想把新娘子接走,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女方的七大姑姨、表姐妹堂姐妹,设置了重重关卡,找出各种理由要这要那,“开门钱”、“梳头礼”、“抱轿锻”……花样繁多、千奇百怪。我只能硬着头皮,做起“特命全权大使”来,不断地掏出手机“请示”。堂姐指示―――“不能急啊,溧阳风俗,不拗不发”。拗,就是争、要。争了、要了,今后女方家里才能发达。双方媒人不断“紧急磋商”,磨蹭了好久,或变通,或化解,女方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这才摆上酒席。酒桌上也不消停,女方亲戚走马灯似的上来劝酒、敬酒,把我带来的“领亲队员”灌得都东倒西歪的。日过正午,两张大桌子摆进院子里,新娘的嫁妆开始往桌子上放了。这是表示一切OK,可以接走新娘子了。

终于可以“起轿”了,震耳欲聋的炮竹声中,新娘子表白着对父母养育、亲友帮助的感恩和离开父母的万般不舍,哭哭啼啼地被她弟弟抱上花轿。“哭嫁”也是规矩。

一长溜的队伍,前面的换成新娘子的娘家人了。打头的扛着一顶卷起来的帐子,意思是希望新娘子过门后能罩住老公的心。那顶帐子“地位”很高,“帐子不进门,新娘不下轿”。一对方盘,装着新娘子给丈夫和公婆每人“从头到脚”置办的一套行头―――帽子、围巾、鞋袜。还有给未来的孩子准备的虎头鞋、小衣服,还有“长褂袋”(围嘴),寓意“传宗接代”。领亲时带来的公鸡,女方又陪嫁过来了,还添了一只母鸡,“成双成对”嘛。女方的陪嫁,扛着、挑着、抬着一长溜,“干苦力活”的,都是领亲队员。队伍的核心是花轿。可怜哦,“我的团长我的团”,被灌得晕晕乎乎的八个小伙子,把一顶“凤凰轿”抬得晃晃悠悠。轿顶装饰的那只凤凰倒是不断鼓翅摆尾,栩栩如生,估计新娘子在轿子里被颠了五六里地,折腾得够呛。花轿后面的小帅哥拎着一只红马桶,叫“子孙桶”。看热闹的路人,一路掏摸着“子孙桶”和陪嫁的被褥里塞的喜糖、红鸡蛋、花生,后来干脆拦住花轿,要新娘子给喜糖、喜烟。我赶紧过去打招呼,递烟,发喜糖。

花轿到了门口,扛帐子的小兄弟果然厉害,停下脚步,就是不进门。新郎连塞了三份红包,他才妥协。比买顶帐子的钱还多得多哦!给新郎新娘准备的众多“节目”,从落轿就开始上演了,从院子一直到新房,嬉闹、欢笑、尖叫的声浪,简直要把屋顶掀翻。虽说风俗是“结婚三天没大小”,谁都可以去闹新房,但我毕竟算是“老娘舅”,没好意思参加闹新房。就端着架子,在一边静静地喝茶,等着开席。

三天后新娘子回门,新郎挑着一桌酒菜送过去―――也叫“还娘席”,四个冷碟、四个热菜、两瓶酒。新娘子在娘家办了“回门酒”后,当天要回婆家。到结婚满月才能被接回娘家住。溧阳风俗,新娘子满月,娘家父母会挑着一担“满月糕”到女婿的村子里来,挨家挨户地送。了解女儿的表现,答谢四邻的关照,然后接女儿回娘家小住。“满月糕”是“高中团圆”―――粉糕、粽子、子、馒头。

上一篇:把自己塑成女版的他 下一篇:专家门诊:下巴被口水堵住了(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