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建构主义理念构建军队院校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25 02:15:37

应用建构主义理念构建军队院校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应用建构主义理念构建军队院校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网络教学的实施和军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是信息化条件下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依据教育理论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网络教学模式,是网络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念对军队院校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建构主义主要理念

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理论是内容非常庞杂的教育学习哲学,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观点十分丰富。

(一)知识建构的适应性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人之所以要在其经验世界中建构知识,是因为人类作为具有适应性的动物有一套处理它们所生存环境中各类困难的行为本领,认识(与知识)是一种适应性活动。知识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概念与行动概要。

(二)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认识)是学习者基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因而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三)意义建构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进行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存在于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中,是多元的;意义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意义的建构可以通过交流来进行在共同体中,学习者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一般说来,在任何知识建构的共同体中,只有为共同体成员所共识的观点才能被接受或得到赞同。

二、运用建构主义理念构建的三种军队院校网络教学模式

(一)“协作学习―讨论”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化教学和注重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的思想,可以构建“协作学习―讨论”模式。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是介于班级集体授课和学员个别化学习之间规模的学习方式。教员设计小组学习问题与目标,学员依据划分小组或自由组合,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而进行网上协商、学习讨论、向专家咨询、向教员请教等,通过讨论完成教学总结。

主要教学程序为:第一步,确立协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教员应根据教学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题,并准备资源。第二步,呈现小组目标。教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明确小组学习目标或者任务,形成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竞争、协同等关系。第三步,形成小组。学员在自主探究讨论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规范结合成组。第四步,进行交互和合作。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促使学员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互和合作,达到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讨论形成小组情况处置方案或意见,并提交协作学习记录和成果;教员对学生讨论进行监控和引导,以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第五步,组织讨论。教员通过要求各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协作学习记录和成果,并将成果通过通讯软件给每位学员,进行组对组的集体讨论,在讨论的结尾应对整个讨论学习过程做出小结。

模式的效果评价重心在于过程,通常分小组和个体两个层面来创建评价量规。对小组绩效评价的指标,通常由学习小组的一般特征、学习过程特征和小组学习成果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构成。对学习个体的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自主学习―辅导”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的“以学员为中心”建构知识和“以教员为主导促进知识建构”的理念,可以构建一种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辅导”模式。教员设计学习目标,以问题或者任务为牵引,展开学员主动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员对学员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中辅导。

主要教学程序为:第一步,学习目标呈现。教员设计并提出问题,计算机网络呈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使学员明确学习应达到要求和应注意问题。第二步,知识信息呈现。计算机呈现自主学习知识框架,然后以基本概念、理论和参考资料等为节点,节点被激活后显示一定的文字内容和相关图片、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资料到相关资料库的超级链接,使学员在自学网络教材基础上,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知识,加深对教材上知识的理解,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三步,解决问题和练习巩固。学员在学习完知识点后,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可进入相应练习模块,自我检测、练习,检查自己是否已掌握基本知识点;可以对教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置,并可随时向教员提出问题。教员及时掌握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对学员问题及时给予反馈。第四步,讨论反思。由计算机显示与知识相关的补充课题,供学员在完成以上程序后思考,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培养学员应用知识和信息进行探索创新的能力;学员可就问题与教员或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探求新的、好的解决方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完成知识的建构。第五步,辅导总结。学员可随时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E-MAIL或BBS向教员提出疑问,也可通过BBS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教员搜集有关问题,通过E-MAIL、BBS和课堂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解答;单元学习结束时,学员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给教员;教员对学员的作业给予评价,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

本模式的评价,需要设计笔试、实践考试、现场考试、口头陈述、书面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主要对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五大方面进行评价。

(三)“问题情景―探究”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的情境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和“注重基于情境的学习”等观点,构建“问题情境―探究” 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确定研究主题,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能够引发学员探究兴趣或欲望的问题情境,学员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员的任务就是在教员的指导下,利用资料检索、网上调研、讨论研究等方法,对各种材料进行收集、分析、评价,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主要教学程序为:第一步,创设情境。教员分析学习任务,围绕目标整合信息资源设计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第二步,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三步,学员体验情景,自主探究。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学员通过网络、教材等途径自主检索、探究,初步完成问题解决方案。第四步,分组交流探究。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方式深入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员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第五步,集体交流。以角色扮演、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全班集体交流,深入质疑与答辩,以加深新知内化,教员引导并进行形成性评价。第六步,反思评价,巩固内化。以反思评价方式进行综合归纳,巩固内化新知,加深理解。

该模式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上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下一篇:浅谈大型商场中装饰材料的防火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