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

时间:2022-09-25 02:06:16

子宫肌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纤维组成,故称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常用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有时易漏诊和误诊,故在此探讨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与b超影像学联系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b超检查后住院行妇科手术13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者62例。年龄22—54岁,平均42岁,35—50岁占85.47%。

病因: 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增长。

病理: 肌瘤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可分为四种类型:(1)肌壁间肌瘤。(2)浆膜下肌瘤。(3)粘膜下肌瘤。(4)子宫颈肌瘤。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2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也有一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肌瘤的症状一般与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多表现为以下几种:(1)月经增多: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2)下腹部包块:当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时,患者多能自己扪及包块而去医院就诊,可伴有下坠感。(3)压迫症状。(4)疼痛,比较少见。(5)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当位于子宫角的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间质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感染,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时,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时可因供血不足或宫腔变窄而妨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及早产。当妊娠足月时,尚可因宫腔变形致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碍宫缩,引起难产及产后出血等。子宫肌瘤可伴有无排卵性月经,使子宫内膜增殖。

(6)不孕:子宫肌瘤可改变宫腔形态及肿瘤本身做为异物皆可妨碍孕卵着床,影响运行,子宫肌瘤生长在角部者改变输卵管间质部或峡部部位而影响受孕卵或运送。(7)腹部改变:患者有时发现腹部逐渐膨隆,甚至不对称,容易在早晨起床时发现。

3 b超诊断

方法:使用阿洛卡ssc-37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充盈膀胱,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向探查及斜立探头加压查对侧附件区,必要时行全腹探查。

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且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54例,基本符合(提示子宫肌瘤,对临床诊断有帮助者)8例,总符合率为92.5%。对此62例子宫平滑肌瘤分析如下。子宫回声:①大小(采用长、宽、厚三径相加):增大(>20cm)43例,略大型(16-20cm)14例,正常型(13-16 cm)5例。②形态:不规则者40例,规则者22例。③内膜线:显示不清楚者20例,显示清楚且发生移位者36例,显示清楚无移位者6例。④光点分布:不均匀者46例,均匀者16例。 子宫肌瘤回声:①大小:小型(0.5-2cm)3例,一般型(2-10cm)47例,巨块型(>10cm)11例,弥散型1例。②边缘:清晰且规则者32例,清晰不规则者23例,不清晰或难分辨者7例。③周边晕:伴有者15例,不伴有者47例。④强弱:回声减低型31例,回声增强型25例,等回声型6例。⑤性质:实性均质者50例,实性不均质者10例,混合型(伴液化暗区)者2例。⑥后方回声:衰减者34例,无变化者26例,稍增强者2例。⑦内部结构:呈漩涡状回声者36例,无漩涡状回声者26例。⑧发生数目:多发者35例,单发者27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67例中,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合者5例,占7.5%。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1例为子宫肌腺症,1例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例为陈旧性宫外孕于子宫底部血肿形成,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混合性畸胎瘤。

4 讨论

结合临床有月经过多、腹部肿块及下腹压迫感,不难诊断。本文统计的发病年龄多见于31—50岁妇女,各个患者具有其肌瘤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容易造成误诊,根据其声像图特征,有以下体会:⑴肌壁间肌瘤易与子宫腺瘤病混淆,认真观察以下几点常可鉴别:①假包膜。②回声衰减。③宫腔波。④子宫形态。⑵粘膜下肌瘤最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两者均有阴道出血,宫腔可见回声增强的光团,边缘较规则。鉴别要点:子宫内膜增生症在声像上子宫多无明显肿大,宫腔内膜回声增强形状多呈长条状、梭状,肌瘤回声光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⑶浆膜下肌瘤一般较易诊断,但蒂长者常与卵巢肿物发生混淆,多方向扫查可以区别,显示带蒂子宫肌瘤与子宫的连接点。此外,肌瘤与子宫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而卵巢肿物从任何方向扫查均可显示子宫与卵巢之间的分界,此为鉴别要点。⑷帮助临床考虑治疗方案,肌瘤中心血管减少,瘤体>4.0cm患者易发生变性。

上一篇: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