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丧葬习俗

时间:2022-09-25 01:43:17

作为一个开放的兼容并包的都市,广州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民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礼仪的进步,广州丧葬文化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情。

正寝

从前病人通常在家中亡故。古俗,忌死于偏房。正厅、正寝是一家之圣地。病者在药疗无效危殆时,先为其沐浴更衣,随即移于正厅,名曰“出厅”。出厅咽气称之为“寿终正寝”,女的称为“寿终外寝”。来不及时,在病室死了,断气前,要拆去蚊帐,否则说“天罗地网,永世不得超生”。

送终

民间忌讳人死时没亲人在其身旁,至死灵魂不得安宁。病人在奄奄一息时,眷属在死者面前叫喊,希望死者回生,谓之“呼号”。在亲属守护下,度过弥留时刻,谓之“送终”。

气断了,亲属各执一支香火,跪哭,叫“引魂香”。将死者身首、手足安放平正,双脚朝门(或街或巷),谓之“倒头”。昼夜烧烛于中庭,谓之“亡人照冥路”。又以银钱各一包,分握死者手中,谓作阴间“买路钱”。

易服尽孝

老人死了,眷属都要换穿素服,放声大哭,震动邻里。倘子孙众多,满堂皆着白色孝服,人们视为死者有福。死了几个时辰,便请喃呒先生诵经,谓之“开路”。眷属都要披发赤足,不许喝酒、吃荤、洗脸、擦牙等等。俗说假若违反此例,死者尸体会发胀。不许夫妻同床,否则会使棺材破裂。人们多有遵从,以表孝心。

“买水”

入殓前要为死者沐浴,要“买水”,说是求灵魂顺利到达目的地。孝子戴三梁冠,披麻跣足,手执丧杖,捧“买水兜”(瓦钵)随亲属哭赴水滨,投一文钱“买水”,为尸体洗脸。离尸体咫尺,作洗脸状,谓之“浴尸”。

“买水”是由儿子担当,若无孝子时侄子可以请代,或谓“买孝子”。过去在广州有些街边写着:“承接担幡买水字样”,便属这一行当。

小殓

替死者穿衣,谓之“小殓”。此俗沿古习。《礼记・丧服大记》:“小殓,于户内”,“小殓君大夫皆用复衣复衿”。穿着入棺的衣服叫“寿衣”。寿衣多少,衣料好坏,以家道贫富而有别,但有规俗,要奇数,不要偶数,上衣11件,下衣7件,忌9件,因“九”、“久”同音。但也有人以男双女单为习俗。款式多为死者礼服,制衣以绸布。色泽以素为主,寻常多用青、白、棕、酱、古铜、茶青等色,其他色泽多忌讳。俗谓大红、粉红用于喜事,如用于死人,会使鬼魂凶猛。绿与禄同音,不宜带到棺内;蓝靛,恐子孙蓝褛;黑色大晦;黄乃正色,皆不宜用。制寿衣,建国前广州有专店,如“梁津记”、“同吉”等。

大殓

俗称“入殓”、“入棺”。即将尸体安放入棺。死者眼不闭,仵工手按则闭;给死者穿衣,如死者僵直,仵工有术扭顺则穿上。死者抬进棺材,仵工还有很多动作,使尸体端正。扯一条红绳直拉在棺中间,线头挂一短竹枝,对着死者的鼻端,验正,谓之“钓金鱼”。如死者是女人,丈夫在世,要给死者簪一朵花,谓之“死在夫前一枝花”;同时用一把木梳在尸前扭断,短的投入棺,长的留给生者,谓之“分梳”(即分疏,疏、梳同音)。死者是男,妻室在世,只需分梳。又把死者的裤放在棺里,随后叫儿子亲手拿回,谓之“扯富”(裤、富同音),意即冀子致富。其子又将一把斧送出门外,谓之“送苦”,意取从此苦去甘来。

成服

丧礼大殓后,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做“成服”。孝子孝女穿孝服按五等要求,即所谓的“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按亲疏关系,确定挂孝时间和衣服粗劣程度。亲者服重服期长,疏者服轻服期短,长则3年,短则3月。分成五等差别,标志着直属血缘关系与旁系血缘关系,尊与卑,亲与疏等,历代均有法规。到了近代,穿孝的习俗有演变,孝服种类减少,但仍沿旧俗。孝子还执哀杖,俗称“哭丧棒”。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杖,称削杖。

安座

为死者设灵位。摆神主牌和遗像,配上香炉烛台等,谓之“安座”,供家人和亲友叩拜。又由喃呒先生预先备好“太上老君敕令伴随使者”木牌,安在台的左边,叫做“人客”,是来陪伴死者灵魂的。据说这“人客”很薄情,如果子孙吵闹口角,“人客”定要惩罚他。所以,淘气的孝子、恶泼的妇女都很惧怕“他”。

“白事”不需广而告知

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都有所不同,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从治丧方来说,前期主要有3个步骤。

首先,人死之后,家里人要在家里设一个小的灵堂,主要是摆一个供桌,上面放着逝者的相片,设香炉,供以水果若干盘。有亲戚朋友上门吊唁慰问,可以为此上香表达心意。

其次,就是要选择出殡时间,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有3天不择日之说,就是说,人死后3天内出殡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如果是在3天后的话,就要看皇历,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方行。

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布置场地、购买必要的用品等。

第三就是开遗体告别会。追思逝者,告别会后,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进行答谢。

白事与喜事不同,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家里出了这种事,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主动上门吊唁的,主人家一般不会主动通知别人。

“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广州人也有给“帛金”的习惯,但是它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有定数。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现在一般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帛金”。据一位老仵工老张介绍,“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帛金”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

“帛金”与红包不一样,不能在事后补送。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在香港,会在白信封上写明“奠仪”。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落款注明“某某某敬挽”。

告别会

在告别会当天,每个前来殡仪馆参加逝者遗体告别会的亲友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个白毛巾:里面放着3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个小“红包”。“红包”非常小,只有三指宽的一个小纸包,里面包一块硬币。寓意恭喜发财。

第二样是糖果。广州人的习俗是放一块水果糖。寓意甜甜蜜蜜。来宾走的时候必须把糖给吃了。

第三样是小折刀,或者在小“红包”上别两枚针,象征“利利是是”。

迟到有对死者不敬之嫌

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孔先生出席一位同事的遗体告别会。结果他迟了5分钟,没想到,遗体告别会提前了10分钟举行了,他到的时候,已经快结束了,负责签到的主人亲属十分讶异地看着他,到场的来宾们也“眼神怪怪”地盯着他。“虽然主人家没有责怪我,但是我心里十分不好过。觉得对逝者很不尊敬。”小孔说。

广州人现在在参加白事和追悼会时,大家都会变得相当守时。因为这是不能迟到的,否则就会有对死者不敬之嫌。

上一篇:原始的野性 下一篇:职场“隐婚”族,在无奈中充当“未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