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09-25 01:26:09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摘要:我国的语言文字在世界上都是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内涵、准确的表达是其他很多语言所不能媲美的。我们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同时为了加强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效果,必须注重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

小学教学中,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感情朗读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大量有感情的阅读,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小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人对字、词的一种最直观的判断和感受,更是学习语言中最重要的基础。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总是体会不到文字中的感情,往往都是因为语感不正确。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强调人生正确的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杜绝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挖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能力,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须步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小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景教学,熏陶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感性认识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示范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听得准,听得完整,抓住阅读的中心思想,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要从语音和语调以及节奏停顿上加以重视。任何一篇优秀作品的诞生,没有哪一篇是平白无故写出来的,都是融入了作者当时强烈的感情才得以感动读者的。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营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当时写作的心境,感受到文章中的感情。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师有感情朗读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师阅读声调的抑扬顿挫、忽高忽低,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丰富学生的语感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必须要把有声有色的阅读和丰富的理想结合起来,平时一定要注重运用丰富的形象思维进行阅读训练。从小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已经开始了朗读文章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中,有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语句,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把课文中涉及到的场景通过描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是学生语感培养的最好阶段,教师一定要培养他们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完美转化,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把文章的感情表现出来,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所触动,感受到课文中的人和物以及文字的美,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朗读中注意揣摩和培养语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同时也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这些文章时,一定要注重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以及其中所蕴含着的情感。美学专家朱光潜老先生曾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这句话指出了朗读的实质。

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一点,对于不同语感的培养,要注重引用不同的语言以其相适合。如果要培养形象感,教师可运用构成画面的语言;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意蕴感,就要运用寓意丰富的语言;对于情趣感的培养,采用对白和独白式的语言更加适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语感,教师还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言谈和词汇。

四、通过感情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人说语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们对语言感知和直觉领悟的能力。笔者认为,语感其实是一瞬间的条件反射,是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对语言敏锐的直觉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其实,语文本身是感情非常丰富的学科。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永恒不变的真理。语文教师通过感情丰富的朗读,再借助作者的感情,能够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朗读中的情感传递,细微而入心田,强烈而富有震撼力,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感情丰富的朗读才是培养语感的催化剂。只有语文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把自身的语言、声调、神情和动作都表现到淋漓尽致,使作者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语感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以自己丰富的感情去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学,同时也离不开灵活多变的朗读。如果学生的朗读一味追求齐读,那对学生来说,朗读就是一种负担,就是一种机械的重复,不可能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更谈不上对语感的培养了。朗读要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朗读热情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能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总之,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我们小学课本中的每一篇经典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表现,教师要在语言文字上花大力气,深挖教材的情感因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语感的培养才能得以保障,语感的敏锐度才能得以提升。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浅谈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