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25 01:09:34

浅谈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 要:我国传统环境保护建设进程工作的重点是污染治理,但目前城市环境保护建设重点方向逐渐倾向了生态环境保护,而非以往意义上的城市污染治理,是旨在强调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城市环保综合治理问题,以为城市建设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就是说,城市环境保护重点的传统发展战略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即由城市环保建设规划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延伸。

关键词:城市保护;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1.1 生活垃圾污染

生活垃圾污染是城市环保建设工作的重点治理对象之一。如何确保垃圾处理的规模、数量等相关的管理问题无疑成为了城市环保治理的首要开展工作。目前,不论是一、二线较大规模的中心城市,还是国内其他城镇、县乡,城市垃圾大量堆积难于处理的问题都普遍存在。虽然地方相关行政治理单位对其进行了严格规划与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有大量垃圾露天堆积、土壤渣土化、以及垃圾病菌传染疫情的可能。所以,对此相关行政主管单位应加强管理执行力度,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措施去正规、高效治理,以此才能初步控制局面,为其他控制措施的执行奠定实施基础。

1.2 公众责任意识不足

目前,关于生活垃圾密闭收集处理而言,有些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能够自觉做到人人配合,按时、定点向指定位置进行自觉投放。但仍然存在不少市民随手乱扔、在大街小巷扔弃废物的道德问题,即公众责任意识不强,没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处理习惯,逐渐对现代城市生活规划、环保建设造成了严重干扰性影响,对此市民公众应当认识这一问题,并要求地方组织单位能够倡导、加强宣传,以有效指导公众行为、提高责任意识、共创美好家园。

1.3 大气污染治理

现代城市大气污染的为首原因是二氧化碳、烟尘废气等排量指标超高造成的,这与技术手段落后的工业化城市工厂、燃煤电厂、汽车尾气排放等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现代城镇生活物质水平相较过去有了质的提升,用来保证居民生活物质需求的科技手段、生活物资来源更是不缺,以此造就了大量工厂开发建设、城市气流量增加等;另一方面由于近些年来的国家经济发展过度的依赖各种现有资源开发,造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建设出现了非自然的难以协调局面,而其中就包括大气污染治理问题。

1.4 城市噪声污染、水污染问题

现代化城市的噪声污染问题在目前看来也未能有效控制解决。既使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一再倾斜整治下,也很难做到全民动员、积极遵守政策执行,以及相关制度的管理要求。而噪声污染的形成,严重影响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正常办公作业,使工作效率降低。此外,城市污水大量流入江河、湖泊、农业耕地用田等,也给地方环境治理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物力、人力损失。另外,城市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污染加剧,也给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

2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探索

2.1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与综合竞争能力等,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至2015年使全国70%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因此,我国将要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目标。

2.2 控制排放总量,确保环境安全和质量

将城市的排放总量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使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落实到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上,建立一套总量控制管理体系,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确立总控制的法律地位;建立总量控制工作制度的技术规范;做好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建立排污申报年、季、月报制,对污染物排放实行动态管理,完成重点污染源排污口整治,对地、市交界断面进行动态监测等。

2.3 强化公众责任意识

城市建设需要城镇居民共同维系,共同伸出援助之手来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目前,不少大型一二线城市已经在城市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仍然存在一些协调、管理的矛盾性问题,但总体管理进程趋势良好。所以,对市民而言,应加强自身素质和责任意识,看清环保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现行局势问题,从而才能为城市环保建设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人遵守”与“共创绿色城市”。

3 结语

和谐社会是实现城市环保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持自然生态形貌是促进生态建设实现良好规划的有利保证。对此,无论为了城市家园建设,还是祖国经济建设,都应当提倡城市环保建设与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峰,张维,姜学枝.加强城市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 姚新月,王振铎,余民锋.关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上一篇:天津地区草坪灌溉节水 下一篇:有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