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相关事宜

时间:2022-09-25 12:59:41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相关事宜

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始终。因此,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在整个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

1 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1 完善和制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高新尖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嘱的处理,护理管理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在实践中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对工作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护理常规进行纠正和完善,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并加以学习使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制订整改措施。

1.2 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藏着法律问题,增强法律意识、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充分意识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加强责任心,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1.3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和专科特色,结合护士的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能力,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和素质,并要注意分层次使用护士,充分利用好每位护士的优点。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及时掌握全院各科室工作动态,及时调整人力资源。对工作大、病人多的科室更要给予适当的关注,避免护士超负荷和疲劳工作而导致差错事故。

1.4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 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程序和护理安全制度,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监控员三级护理安全网络层层把关抓落实,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监控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1]。

1.5 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自我保护、保险防范和防患未然的意识被称为护理安全文化的精髓[2]。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倡导主动报告护理过失和缺陷,善于以护理差错事故的实例及时教育护士,使其加强工作责任心,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护理管理者还应该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2 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事宜

2.1 人员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

2.1.1 人员素质因素:个人素质包括护理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当这些素质不高或运用不当时,就可能造成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带来心理或躯体上的损伤。主要表现在: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态度差,缺乏同情心,对长期卧床者不及时给予翻身造成压疮,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病人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等,护患角色处理不当,忽视病人心理需求,缺乏法制观念,发生差错后不及时汇报甚至隐瞒不报等。

2.1.2 人员数量因素: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护理专业的发展,使护士的职能逐渐扩充,病人及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提高了对护士角色的需求,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会造成护士身心疲惫,这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而且,过量的工作和过度劳累同样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2.2 技术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等因素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年轻护士工作时间短,业务知识及工作经验缺乏,学习积极性差,护理操作不规范,对患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如静脉输液不能一针成功,吸痰不能掌握要领造成粘膜损伤等,这些都对患者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另外现在高科技治疗手段日益更新,这也给护理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管理因素:主要是指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不足。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需要护理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安全护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等都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2.4 其他因素:包括物质因素,环境因素等。护理的应急物品、药品等供应不足;仪器设备性能差;药物、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失效等都会形成不安全因素。医院的基础设施、病房配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意识障碍和狂躁病人床边没有加床档或其他保护具造成坠床;热水袋烫伤;隔离制度不严格造成院内感染;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消防通道标识不明显,有障碍物不畅通等;治安问题,如病人财物失窃等。

3 小结

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坚持科学管理,有效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晓萍,万伟洁,龚美芳.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5;19(8):1483

[2] 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护理研究,2008;242:533~534

作者单位:1520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第一人民医院

上一篇:创建优质护理服务 防范护患纠纷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75岁以上老人体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