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5 11:58:39

浅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医保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各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着医保基金的管理水平,代表着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医疗保险 档案管理 信息化 重要性

医保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各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着医保基金的管理水平,代表着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记录,是支付各种医疗保险待遇和计算机数据录入的唯一依据,也是参保信息、待遇支付的唯一凭证,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对医疗保险的整体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认识医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保险档案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照片、电子、数据等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医疗保险机构、参保单位和个人直接使用的原始资源,是整个医疗保险事业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反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与保管期限》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如参保单位登记材料保存期限为永久,参保人员登记材料保存期限为100年等等,各项保险待遇资料保存期限也作了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加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何等重要,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二、运用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工作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利用,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人员应努力的方向。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措施,提高医疗保险档案开发利用的效能。为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要改原始手工操作为计算机操作,利用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程序,建立档案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检索档案目录,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减少工作量,也可为档案查询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工作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单纯的目录打字员和档案保管员,可以更好的从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工作质量。

三、加强医保档案管理、为档案再利用提供依据

业务档案是政府部门宝贵的历史资产,是行政绩效的准确体现和长期记载,由档案管理人员分类、编目,最终成为各级领导的决策依据,而文书档案通常是领导决策的具体体现,所以档案的信息化可以使领导更加准确及时地对档案进行利用,为决策提供依据。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后,单位的历史资产可以有条件地通过网络向群众提供利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医疗保险的档案资料记录和真实地反映了参保人员或居民的诸多信息,比如他们的健康信息、工作收入信息、家庭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模式识别,不但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医疗保险行业的管理人制定有前瞻性的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对参保人员的档案资料的合理分析是应该的也是合法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参保人员的资料保密性的处理,否则不但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或刑事责任,所以一定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的能力,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社会和本单位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2009年7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

[2]《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

上一篇:我国美术图书市场结构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财政状况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