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传》用《诗》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

时间:2022-09-25 11:02:00

【摘要】《左传》用《诗》,可以分为引诗、赋诗(含诵诗)和歌诗、作诗三类,这三类又各有特点。 首先是引诗,即援引《诗》的字句,所占比例最大,共有187次。《左传》中引《诗》有两种情况;...

摘要:《左传》用《诗》是先秦诗经学的主要内容。《左传》用《诗》情况可分为引诗、赋诗(诵诗)和歌诗、作诗三种类型。在具体的语境中,《诗》的用途有所不同,可分为赋诗言志、引诗证言和以诗为评三类。《左传》引《诗》所形成的特点,对此后《诗经》研究、应用和传播极具影响。

关键词:《左传》,用诗;先秦诗经学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133-02

春秋时代,《诗》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可见学《诗》是当时人受教育的重要内容。故孔子教育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当时学《诗》,不只记诵字句,更要经世致用。否则,“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故对《左传》用《诗》的研究,对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左传》用《诗》的类型、作用及其影响,略作阐述。

一、《左传》用《诗》的类型

《左传》用《诗》,可以分为引诗、赋诗(含诵诗)和歌诗、作诗三类,这三类又各有特点。

首先是引诗,即援引《诗》的字句,所占比例最大,共有187次。《左传》中引《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行人公卿言语中的引用:如《左传》僖公十九年:“子鱼言于宋公日;‘……《诗》日:“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此处宋国大夫引用《大雅・思齐》劝谏君主,是公卿引诗。又如《左传》昭公二十四年:“献子日;‘若王室何?’对日:‘……《诗》云;“瓶之罄矣,惟垒之耻。”王室不宁,晋之耻也。”此处郑人引用《小雅・蓼莪》警告晋人,是行人引诗。一是《左传》作者引用。这种引用或在“君子日”之类假托他人之言中引用,如《左传》隐公元年;“君子日;‘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日;‘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或直接以“孔子曰”的形式引用,但亦多假托圣人之言。如《左传》宣公八年:“孔子日:‘《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其次是赋诗(含诵诗)和歌诗。《汉书・艺文志》日:“不歌而诵谓之赋。”可见“诵”和“赋”在意义上相通。《左传》引《诗》,共有赋诗30次,诵诗1次。《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孔疏日:“诸自赋诗以表己志者,断章取义,不限诗之尊卑,若使工人作乐,则有常礼”。可见,赋诗分自赋诗和乐232作乐。自赋诗无常礼,诗无尊卑,可以断章取义。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赵孟日:‘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子展赋《草虫》,赵孟日:‘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当之。,伯有赋《鹁之奔奔》,赵盂日:‘床第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闻也。’……”此处所引之诗,《草虫》在《召南》,取“未见君子……我心则降”数句,是赞赏赵孟为君子;《鹑之奔奔》在《廓风》,孔疏日:“伯有赋此诗者,义取人之无普行者,我以此为君,是有嫌君之意。”嘲主题不一,却皆可使宾主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最后是作诗,即诗歌创作的情况。《左传》中的作诗,在字面上都作“赋”,因为赋诗本身就有作诗和诵诗两层含义。《左传》隐公三年:“(庄姜)美而无子,卫人为赋《硕人》。”孔疏日:“此赋谓自作诗也。……郑玄云;赋者,或造篇,或诵古。……此与闵二年郑人赋《清人》,许穆夫人赋《载驰》。皆初造篇也。”其实,除了闵公二年郑人赋《清人》,许穆夫人赋《载驰》,《左传》还有两处作诗:一是文公六年秦人为子车氏赋《黄鸟》,一是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纠合宗族作《常棣》。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对作诗情况的记载,是后人对相关诗篇主旨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

二、《左传》用《诗》的特点

春秋时诗在社会交往中作用极大,就《左传》用《诗》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赋诗言志。春秋行人在宴飨之际,赋诗是重要交际礼节,如不答赋,则为失礼。故娴熟地用诗来交流,不但体现个人修养,还会影响国家形象。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齐庆封来聘,其车美。孟孙谓叔孙日:‘庆季之车,不亦美乎?’叔孙日:‘豹闻之:“服美不称,必以恶终。”美车何为?’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杜注日:“《相鼠》诗,《郦风》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庆封被人当面引诗辱骂而不知。而恰当地赋诗言志,应对得体,则容易赢得外交胜利。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秦伯)享之。子犯日:‘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日:‘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日:‘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杜注日:“《河水》,逸诗。义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又注日:“《六月》,《诗・小雅》,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还晋,必能匡王国。”因为赵衰应对得宜,重耳才赢得了秦伯的帮助。可见,在外交活动中,赋诗言志是不可或缺的文化修养。

第二,引诗证言。《文心雕龙・事类》载:“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左传》引用《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是“明理引乎成辞”。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日:“令尹似君矣,将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日:‘子何以知之?’对日:‘《诗》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令尹无威仪,民无则焉……’公日:‘善哉!何谓威仪?’对日:‘……《卫诗》日:“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日:“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文王之德日:“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爱之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也。”这段文字引《诗经》六次,逸《书》一次,皆为“引成辞”,可以说是《左传》引诗证言最为典型的例子。

第三,以诗为评。以诗为评指直接引用《诗经》诗句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如《左传》隐公元年:“君子日:‘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日:‘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此处所引“孝子不匮,永赐尔类”,用来评价颖考叔是很贴切的。又如《左传》文公三年:“《诗》日:‘于以采蘩,于沼于,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此处作者分别引用《召南・采蘩》喻秦穆不遗小善,引用《大雅・生民》称赞孟明对秦穆公尽职尽责,引用《大雅・文王有声》称赞子桑有举善之谋。这些都是引用诗句来品评当时的人物。

三、《左传》用《诗》对后世诗学的影响

《左传》用《诗》,对后世的诗学极具影响。刘永济认为:“下及战国,诸子著书,儒门记札,其风尤盛。而汉代经师之传记,臣工之奏疏,犹有引诗证义之习,亦见流风之远矣。就流传而言,《诗》能历秦火而存完璧,要归功于这种传统。学者对《诗》多能成诵,故除挟书之律后,可根据记忆把原诗誊写下来。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力征,礼崩乐坏,官学废弛,私学兴立,出现了士阶层。此阶层皆受过较好的教育,但多无官位职守,需要以策略游说列国之主,形成一种纵横驰说的社会风气。《汉书・艺文志》日:“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出行人之官的纵横家本继承赋诗言志的传统,然《战国策》中鲜有引诗的痕迹,在其他各家子书中却保存这个传统。

从《孟子》、《苟子》的引诗情况来看,其特点和《左传》引《诗》存在一致性:首先,在引诗的内容上。多引雅诗。《左传》引《诗》共238次(不含佚诗),其中引雅诗160次,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孟子》全文共引《诗》32次,引用雅诗就有19次,也近三分之二。《荀子》共引《诗》69次(不包括佚诗7次),引用雅诗就有50次,超过三分之二。这种现象说明,雅诗对社会的影响要远高于国风和颂诗。其次,引诗的方式和特点也受到《左传》引《诗》的影响。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这种用诗方法,和《左传》是一脉相承的。《荀子》中虽没有直接表明其用诗的方法,但考察其69次引诗,和《左传》的用法基本一致。

杂家《吕氏春秋》的引诗共有17次,其基本特征和儒家用诗比较接近。这主要是因为其书杂粹儒、道、名各家而成,其中甚至有大段文字沿袭《左传》、《庄子》等书,其中引诗的部分,很可能出自儒家之手。而《墨子》、《庄子》、《韩非子》这些非儒家的代表著作,它们说诗,引诗反映了非儒家的诗学思想,以及《诗》被接受的状况。战国时期非儒家对《诗》基本上保持了抨击的姿态,且越来越强烈,这种态度从反面也说明了《诗》在战国时期的影响越来越深广,是儒家《诗》经学化演进轨迹另一形式的表现。而这种影响和变化,也是在春秋用诗的基础上发展的。

上一篇:浅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